青玉案教学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玉案教学案

青玉案 ·元夕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学习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学习难点: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学习过程: 课前尝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把苏轼的特点发扬光大,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二)学前尝试 1.辛弃疾(1140-1207) 词人。字 ,别号 ,他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 ”并称。有《 》。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2.我们曾经学过他的词作《 》,作者抒发了 感情。 3.元夕是 ,也称 、 。 4.辛弃疾名句知多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中的“他”,指什么?你怎么理解? (三)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二、课堂探究: (一)研读上阙 上阕极力的渲染闹花灯的热闹场面,主要用什么方法来写?有什么作用?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词中是怎样写出寻觅之苦的? 4.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怎样的场面?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5.“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二)研读下阕 1.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2.“那人”是个怎样的人?词人塑造这一形象时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做分析 3.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美人用意是什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作者所处的时代) 4.梁启超评这首词时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请结合稼轩当时的处境,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5.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