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范文精神的归宿333555.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年级范文精神的归宿333555

2015届沭阳如东高级中学考场佳作汇编 2015-05-10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南通市高三三模作文) 【佳 作】 找一找家吧 高三(1)班 王思根 家,一个模糊而又清晰的概念。说起家,我们想起那个温暖、有着父母关爱的港湾。 可我们却常常感觉无家可归。有时我们会突然间明白“我们在心里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和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挡雨的实在的家”给予我们亲情和温暖,但“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无家可归的感觉”。诚如高考,拼搏奋斗给予我们成就感和现实生活作为回报,却永不会是生命激情喷薄的出口。 有人说,寂寞是一场修行,然而我们没有人不惧怕孤独。落寞的旅途中,我们总渴望着一种归宿,因此我们努力寻求那个生命意义上的家。 川端康成说,即使沦于赤贫,我的心和文学也再不可分割了。毕淑敏也在《我的五样》中划掉空气,阳光,水和鲜花,留下手中的一支笔。他们也曾或凌晨未眠或犹豫徘徊地探求自我的归宿,也曾有过内心无家可归的怅惆,但他们最终找到了——他们把心灵安放在笔尖,用笔在灵魂深处绘出一片群星闪耀的、康德始终仰望的星空。这星空便成为他们的家,一个超越孤独的个人的“高蹈世界”。 不同的人内心自有不同的星空,或如钱钟书笔下的恬然淡泊,或如张烨诗中的阳光跪在面前,或如长次郎含着黄昏的夕暮茶碗。他们的世界各不相同,但共同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找寻到自我生命的诉求,然后倾尽灵魂的力量来构筑一方家园。 他们找到了个人永恒的归宿,成就一个真正的人,但有另外一些人远远地超越了自我的狭隘,他们以大写的人格追求具有普世意义的精神家园。 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种境界,以天地为家,以生民为至亲,打扫家屋般安定天下。爱因斯坦、鲁迅、左拉、雨果……他们反抗暴行,他们维护人权,他们为正义辩护,他们为自由呐喊。“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如是说。因他们胸怀天下,整个宇宙都是他们的家,他们到哪里都有归宿。他们完成了从无家可归到到处为家的超越。 我们无法苛求每个人都有济世情怀,那毕竟是少数人。但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家吗?正值青春的我们或许生命才刚刚起步,但我们应该考虑我们将到底何去何从。 一眼就看穿的人生不是我的归宿,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世界在我的灵魂深处。 此心安处是吾乡 高三(1)班 胡明月 “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潭清水里不能没有光辉。”贾平凹如是说。 凤阙龙楼,雕阑玉砌只是冷冰冰的物什。心之安处,才称其为家——心灵的归宿。 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多少人迷失在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一切发生的太快,说的话可被风吹走,做的事可被时间遗忘,他们站在高楼大厦的顶端却再也望不见家乡,因为心灵的迷失,不断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忘记了给心灵的营养。不断装饰房子,却忘记装点心灵的归宿。 古人很擅长打造内心的桃花源,官场失意了,他们归隐田园,带月荷锄,谪居寂寞了,他们寻寺问塔,漫步于清幽小巷。不仅文人如此,乡野村夫也这般。罗素游览中国,雇轿夫将他抬上山去,到山顶之后,他高兴地欣赏美景,看见轿夫们正惬意地抽着旱烟,聊着天,他大为不解,劳累的工作似乎并未成为轿夫们抱怨的对象。这位被工业化的煤烟熏得太久的大工业英才子怎么能理解中国人内心的安闲呢?乡野村夫的心中自有一片桃花源,在那里“野渡无人舟自横。” 反观当今,被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血的蚁族们仍在大都市里迷茫,房子长期霸据人们生活的中心,放弃爱好,放弃精神享受,只为尺寸之地,似乎那扇小小的铁窗就是奋斗的全部。却放任心灵无家可归。曾经,犹太民族连家园都没了,可没有土地,他们有资本,没有资本他们有智慧,自强不息的信念支撑整个璀璨的文明。可见内心的归宿才是人们追求的根本。 苏东坡有诗:此心安处是吾乡,被贬黄州,他竹杖芒鞋,宠辱不惊,流放岭南,他吟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仿佛锦锈江山,处处都可为乡,你有锦堂风月,我有世处桃源,从来也不逊色。那些住在琼楼玉宇里,夜夜笙歌的权贵们不免也相形见绌。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人之一生,不必追求轻裘肥马,不必艳羡华美居室,心若莲花自倾城,不妨带一蓑烟雨,守一弯清凉月,追求内心的安稳寻找心灵的桃花源,在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踏上心灵的归程 高三(1)班 崔思敏 想起周国平。 一个才子,被命运放逐到偏远的山村,要命的是他内心的理想被隔离,可他在日记中写道:“生活苦吗?环境乏味吗,但我不羡慕任何人,人是要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