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文岳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浅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地理组 谭文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地理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青少年的生存态度和人生观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培育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地理教师可以借助于地理教学这一载体,把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文化魅力融人课堂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拓展地理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净化学生心灵,提升他们的基本素养。
一、挖掘教材内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 主要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地理学科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所以, 地理学科易于同其他学科建立科际联系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地理学科中多显性分布在人文地理学, 诸如文化地理、聚落地理、旅游地理和农业地理等分科知识中例如, 物质文化层面的中国古代耕作文化、南北方古民居和园林的不同文化特色、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宗教文化、风俗民情等因此,深入挖掘地理教材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理知识点之中引入合适的传统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中, 有些内容在地理教材中显而易见。 诸如, 夏历中 十九年七闰法比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发现这个周期早 160 多年《尚书·禹贡》按地理特征将古代中国版图分为九州,并概要记载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活动和物产交通,堪称世界上第一部综合地理作品有些内容地理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关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之变, 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可进一步, 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引入: 沈括于公元1074 年到河北西路(约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区) 边防去察访时路过太行山麓, 发现“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 横亘石壁如带, 此乃昔之海滨”,便实现了渗透之功效乡土地理是学生身边的地理,具有十分鲜活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古诗词说得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学生虽然生在,长在,但是对家乡的很多文化资源并不真正的了解,因此引导学生对家乡文化资源进行专题性的实践和研究,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出现于地理教学中, 往往是作为一些支撑知识用来论证和说明问题的 教师要深入探讨、精心设计, 采用灵活的方法以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教学时限内既不喧宾夺主, 又能生动而鲜明地突出地理知识点, 同时起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之目的对于人文色彩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 居住文化的地域性, 教师可以准备图片资料,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东北平原地区的口袋房、内蒙草原地区的帐幕(如蒙古毡包) 、华北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的洞穴(如延安窑洞) 以及岭南地区的干阑(如吊脚楼) 等,从中体会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关于风俗民情, 诸如民族服饰文化, 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相关民族服装实物展示或让学生穿戴好模拟表演, 使教学更生动, 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各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性格
三、构建开放式学习机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 具有广阔的外延, 教师要有效拓展课堂内外、网上网下、平台载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引导, 运用电影、电视、歌曲、戏剧、小说、诵读等多种艺术形式,发掘相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与地方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教师也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相关的报告、讲座、参观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旅游景点、部队营地等活动,注意寻找切入点, 针对一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 激励他们大胆阐释自己的观点, 甚至提出有价值的创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