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微生物.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总结微生物

真菌(fungus)概念: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孢子出芽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菌丝继续分支,交织成团,称菌丝体。孢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培养特性沙保培养基(Sabouraud)培养基pH值:5.5(4.0~6.0)培养温度:浅部22~28℃,深部37℃??? 菌落类型: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致病方式:病原性真菌感染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真菌性中毒真菌毒素与肿瘤浅部真菌(superficial fungi):主要指侵犯机体皮肤、毛发和指(趾)甲,寄生和腐生于表皮、毛发和甲板的角质组织中。包括表面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三类。临床上最多见的浅部真菌为皮肤癣真菌,包括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白念珠菌在机体菌群失调或抵抗力降低时,引起各种念珠菌病。新生隐球菌为外源性感染,经呼吸道侵入人体。致病物质为荚膜(菌体外的宽厚荚膜是该菌的重要特征)病毒名解:病毒(加上特征)、病毒体 P319测量单位 nm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基本结构:核心+衣壳 = 核衣壳有的病毒核衣壳外有包膜(包膜病毒)病毒增殖的方式:自我复制病毒的复制周期 P325病毒标本采集原则基本与细菌相似,但应注意: 1.根据感染不同部位采集标本 2.用抗生素处理标本中细菌或真菌 3.低温保存,尽快送检4.血清学双份血清病毒的鉴定:病毒在组织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1)细胞病变效应(CPE)①细胞变圆、聚集、坏死、溶解或脱落等(多数病毒);②形成多核巨细胞或称融合细胞(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③在培养细胞中形成包涵体(狂犬病病毒、麻疹病毒等)。(2)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病毒包膜表面血凝素(HA)+红细胞表面HA受体 P328呼吸道病毒呼吸道病毒的种类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其他病毒科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肠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功能1.形态与结构呈球形,直径80-120nm,新分离株有时呈丝状或杆状病毒体=核衣壳+包膜核衣壳螺旋对称,分节段的单负链RNA病毒有包膜,表面有刺突(1)核衣壳(核心+衣壳)核心:分节段的(-)SSRNA,甲、乙8段,丙7段,易发生基因重组而导致新病毒株的出现。核蛋白(NP):为病毒结构蛋白,构成衣壳。抗原结构稳定、很少变异。具有型特异性。核糖核蛋白(RNP):NP+RNA多聚酶复合体(PB1、PB2、PA)+分节段的单负链RNA-----核衣壳(2)包膜两层:内层为基质蛋白(MP),外层脂蛋白(LP)MP蛋白抗原结构稳定,型特异性.M1蛋白:病毒主要结构成分M2蛋白:嵌于包膜中的膜蛋白,形成膜通道。(3)刺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是划分甲型流感病毒亚型的主要依据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糖蛋白三聚体1.凝集红细胞(人、鸡等RBC)2.吸附宿主细胞3.抗原性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蘑菇状糖蛋白四聚体抗原性,易变异麻疹病毒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关系迟发并发症风疹病毒的致病特点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临床表现轮状病毒所致疾病肝炎病毒肝炎病毒的种类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HAV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C virus,HCV丁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D virus,HDV戊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E virus,HEV五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临床表现甲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临床表现:肝脾肿大黄疸转氨酶升高血胆红素升高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发热一般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发展成慢性肝炎和慢性携带者。乙肝:血源性传播输血、注射、外科和牙科手术、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分娩时微小皮损处传播产后母婴密切接触性传播无症状携带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癌重症肝炎丁肝:传播源及传播途径:同HBVHDV感染的临床类型: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肝炎或HDV携带者感染方式:同步感染:同时感染HBV和HDV,引起类似急性乙肝的临床症状,预后良好;重叠感染:HBsAg携带者或慢性乙肝病人再感染HDV,往往诱发重症肝炎;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传播感染易于慢性化(70~85%)慢性丙肝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戊肝:粪-口途径传播只有急性期,终身免疫乙型肝炎病毒的三种形态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检验方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