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9章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讲述
对全案证据互相印证,进行综合审查判断时,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审查单个证据前后内容是否一致的问题。 其次,要审查证据与证据之间是否一致,在互相印证中辨明真伪。 (三)综合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运用证据认定案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只有单个证据不能认定有罪,即“孤证不能定罪”; 2.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时要更加谨慎; 3.在某些“一对一”的案件中,收集到的基本上是言词证据; 4.把案内所有证据与案件事实联系起来,予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应当在整体上形成一个严密的证明链条,在主要犯罪事实上形成唯一性结论,总体上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定罪规则。 5.贯彻疑案从无原则。 刑事诉讼法2013年第五版 2013年第五版 刑事诉讼法 总论 9 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 在这里添加标题内容 第一节 证据与证据法 一、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一)证据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书证;(三)证人证言;(四)被害人陈述;(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证据的属性 大陆法系国家通常采用证据能力和证明力来表达证据的属性。 英美法系国家通常强调证据的关联性(relevancy)与可采性(admissiability)。 传统的三性说 : 1.证据的客观性 2.证据的关联性 3.证据的合法性 二、证据的意义与证据裁判原则 (一)证据的意义 1.证据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手段; 2.证据是有效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 3.证据是当事人维护合法权利的重要依据; 4.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宣传与教育的有效工具。 (二)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裁判原则,也称证据裁判主义,是指对于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 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首先,裁判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 其次,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是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 最后,作为综合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 《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第195条规定: “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可以说,我国《刑事诉讼法》同样体现了证据裁判原则的精神。 三、证据制度与证据法 证据制度作为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规定的有关证据的概念、证据的种类、证据规则以及与证明问题等相关的制度体系。 证据运用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需要通过证据法来加以体现和保障,从而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满足诉讼需要,这也是法治文明与进步的要求。 第二节 证据制度的基础理论 一、认识论 第一,诉讼认识之主客体具有特定性; 第二,诉讼认识的手段主要是证据; 第三,诉讼认识过程被严格法定化。 二、价值论 作为证据制度基础理论的价值论主要包括: 程序公正、人权保障、秩序和效率。 以上四方面的诉讼价值与证据制度紧密相连,但是具体体现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首先,证据制度上的程序公正,可以在不得强迫自证其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传闻证据规则等方面得到较好的体现。 其次,无罪推定、证人拒绝作证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权的保障。 再次,追求秩序与发现真实紧密相连。 最后,对证据收集、保全的及时性及诉讼期限的规定等方面,是对效率追求的一种体现。 三、诉讼真实论 (一) 客观真实 (二) 法律真实 第三节 证 明 一、证明的概念 在我国,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明是指以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为主要主体,当事人及其辩护人、代理人参与所进行的收集、运用证据以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即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中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活动。 二、证明的对象 (一)刑事证明对象的内涵与意义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又称待证事实,主要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在刑事诉讼中需要运用证据予以证明的事实情况。 (二)刑事证明对象的范围 1.实体法事实 2.程序法事实 实体事实包括: (1)犯罪事实是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妊娠期哺乳期合理用药考核试题及答案(含抗菌药物).docx VIP
- 血液透析耗材业化建设环评报告.pdf VIP
- 《智能网联汽车高快速路测试技术规范》DB31T 1566-2025.docx VIP
- I如何设置WiFi密码才不会被WiFi万能钥匙破解.doc VIP
-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经典题型(含答案).pdf VIP
-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pdf VIP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发指南.pptx VIP
- 慢性肾功能不全护理查房.pptx VIP
- 2025年国培卫健、粤医云2月份基层护理培训项目考核答案(全).docx VIP
- 2025年宜昌市秭归县公开招聘5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网格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