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6课《听听那冷雨》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六单元 天涯赤子 心系中华
第16课 听听那冷雨
【文本导读】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等到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重新踏上祖国大陆的时候,已经过了整整43个春秋。正是与大陆长期隔绝的港台生活,使其创作越到后来越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情结,尤其是在上世纪70年代,余光中写了许多思怀乡土的诗文佳篇。诗中最有名的是那首曾经在大陆轰动一时、广为传诵的《乡愁》,散文中最出色的就是这篇《听听那冷雨》。作者在回忆70年代初创作《乡愁》的情景时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愈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听听那冷雨》写于1974年,写作时的心境与《乡愁》是相同的。
【作者卡片】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的写作,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50余部。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是中国文坛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他目前仍在“与永恒拔河”。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醒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基础荟萃】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惊蛰( ) ②裾边( ) ③仓颉( )
④滂沱( ) ⑤雷电霹雹( ) ⑥薄荷( )
⑦蠢蠢而蠕( ) ⑧青霭( ) ⑨氤氲( )
⑩沁鼻( ) 岑寂( ) 断柯折枝( )
蓊郁( ) 一峰半壑( ) 山隐水迢( )
铿锵( ) 王禹偁( ) 如椽(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 ?
3.近义词辨析
①想入非非·异想天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凄切·凄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在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点拨 以雨开头,告诉我们,有时虽然可以暂时排遣心境,但是那种游子思乡的牵挂之情却是无处不在的。他也想家啊。
2.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写冷雨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 不是。勾起作者对故土大陆的思念之情。
3.作者在文中两次写到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到的是同一种雨吗?
点拨 不是。前一种听到的是台风台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写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的时候,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安宁,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会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但是是梦总会醒的,是回忆总会回到现实的,于是他又无法不回到70年代的台北,回到那个黑白的公寓时代,瓦的音乐成了绝响,美丽的蝴蝶飞入了历史的记忆,现在真的不需要了吗?并不是的,生活富足了,可是色彩却单一了情韵没有了,只剩下一张黑白的默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深深的遗憾,一种家国之痛的遗憾。
4.作者一再写到“雨”,那么“雨”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拨 作用主要有二:一、以雨为主线,用微寒潮湿的春雨象征心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定时规范训练.doc
-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散文题意定方向,探究讲层次定时规范训练.doc
-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明辨散文手法,多角度切入,赏析结合定时规范训练.doc
- 【创新设计】(江苏专用)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读”出散文有效信息,善于加工提炼定时规范训练.doc
- (山东)高一语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doc
- (山东)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doc
- (山东)山东省诸城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物理试题.doc
- (山东)高中语文 第13课《包身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 (山东)高一语文《江南的冬景》教案.doc
- (山东)山东省枣庄四中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检测题2.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8课《老家的树》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3课《我的母亲》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山东)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般阳中学2015年高中生物 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3.doc
- (山东)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考试(历史).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2课《大连丸上》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4课《风景谈》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3课《道士塔》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5课《娘子关前》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6课《菜园小记》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 【语文版】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1课《灯下漫笔(节选)》精品导学案(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