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品卫生学 王长文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概述 一、食品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21世纪人们对食品追求的目标: 新鲜、营养、方便、安全 第一节概述 二、食品新技术的内容 食品新技术:一般是指为了克服传统生产食品方法中的某些缺陷、提高食品的产量、尽可能的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在食品生产工业中不断更新和发展,并代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和食品加工业发展趋势的技术或方法。 其显著特点是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第一节概述 二、食品新技术的内容 1、新型的食品杀菌技术(加热杀菌和冷杀菌) 2、食品的高效分离技术(膜分离等) 3、微胶囊与纳米技术 4、微波加工技术 5、食品的生物工程技术 (1)基因工程技术 (2)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概述 二、食品新技术的内容 第二节 超高压技术及 其卫生学问题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一、超高压技术(ultra-high pressure processing,UHP)简介 食品超高压技术:简称高压技术或高静水压技术,是将包装好的食品放入装有液体介质的高强度的容器中,保持100~1000MPa压力一段时间,以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一种冷杀菌技术。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一、超高压技术简介 杀菌基本原理:食品中的微生物在高压下因细胞膜受到破坏、酶的活性被抑制和DNA等遗传物质受损死亡。 食品的超高压处理是一个纯物理过程,具有瞬间压缩、作用均匀、操作安全和能耗低的特点,且能够很好地保持原有的营养价值、色泽和天然风味。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二、超高压食品的生产工艺 超高压静态处理是将食品置于特定超高压的容器中,以水或液体为加压介质,升压到设定值时压力(300~700MPa)静态保持一定时间(10~30min)。 超高压动态处理方式是将液态或液固混合物食品直接加压到预定压力(100~360MPa) ,然后通过超高压对撞发生装置,直接进行超高压释放。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二、超高压食品的生产工艺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第二节超高压技术及其卫生问题 三、超高压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 1、生物毒素污染:毒素是否能被破坏。 2、微生物污染:微生物耐压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真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耐热芽胞杆菌。 3、化学性污染:不能降解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及 其卫生学问题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一、膜分离(membrane separation )技术简介 膜分离是利用流体中各组分对半透膜渗透率的差别,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动力,实现组分分离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透过性,以浓度差梯度,压力梯度或电势梯度为推动力,达到分离不同组分的目的。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一、膜分离技术简介 优点: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在常温下进行,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果汁、酶和药品;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离、许多特殊溶液体系的分离以及一些共沸物或近沸点体系的分离等;装置简单、操作容易、易于控制和维修。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利用膜分离技术生产的食品称为膜分离食品。 应用:牛奶浓缩、乳清分离和软奶酪制造;酒及酒精饮料的超滤、提高葡萄酒的甜度;饮料生产领域的苹果汁、番茄汁等果汁和蔬菜汁的澄清和浓缩等;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二、膜分离食品的生产工艺 第三节膜分离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三、膜分离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 (一)微生物污染:吸附在膜上繁殖 (二)化学性污染 1、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2、农药污染:农药(酸性)腐蚀膜 3、氯污染:氯用于消毒。残留。 (三)其他污染:包装材料等。 第四节 微胶囊化技术及 其卫生学问题 第四节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一、微胶囊化技术简介 食品微胶囊化技术是指为了保护食品营养物质、控制风味物质释放、改善加工性能和延长货架寿命,将一种食品物料包裹在另一种物料之中的食品加工技术。 第四节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一、微胶囊化技术简介 微胶囊化技术可达到以下目的: ①改变物质的物理性状; ②实现有效成分的控制释放; ③保护芯材免受环境影响; ④屏蔽味道和气味; ⑤活性成分物质的隔离 第四节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第四节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二、微胶囊化食品的生产工艺 1、喷雾干燥法 2、粉末床法 3、空气悬浮成膜法 4、包结络合法 第四节微胶囊化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 三、微胶囊化食品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 (一)芯材的污染: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钢 琴 的 种 类幻灯片.docx
- 2015 年医博士继续教育糖尿病足病与周围血管病变专题答案详解.doc
- 精神绪论2010指导.ppt
- 《康复护理学》4章 常用康复治疗和护理技术(第四节 康复工程)幻灯片.ppt
- 妇产科护理学1分析.ppt
- 跟上DICOM的发展分析.ppt
- 湘雅 卫生学绪论(八年制08.8)教学.ppt
- 攀枝花市十五中2012--2013学年(上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大纲.doc
- 纳米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指导.ppt
- 异体输血给人体造成的重要危害教学.ppt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