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年产5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制备的工艺筛选设计方案大学学位论文.doc

年产5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制备的工艺筛选设计方案大学学位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年产5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制备的工艺筛选设计方案大学学位论文

年产50万吨合成氨原料气制备的工艺筛选设计方案 摘要:本设计是年产能力为50万吨合成氨造气工段(合成氨所需原料---CO+CO2)的初步工艺设计。以焦炉气为原料,焦炉气经脱硫、压缩、精脱硫、富氧转化、中串低变换、改良热钾碱脱碳、甲烷化、合成气压缩、氨合成。工艺技术成熟可靠,产品纯度高,消耗定额低,生产成本低。焦炉气焦炉气配煤造气制合成氨的必要性 焦炉气生产合成氨类似天然气生产合成氨,焦炉煤气自身的特点是氢多碳少,C/H低,焦炉气成分如表1。单独用于合成氨生产时,原料气耗量大,弛放气排放量多,单位产品能耗高。必须补碳。 综合考虑,煤炭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宜采用煤制气补碳,煤制气有效成分(H2+CO)高,可以把合成气调整合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气。 因此,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合理地利用原料资源,采用煤、焦、化一体化的联合流程,不仅将能源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而且将传统的焦化工业与化学工业及化肥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大宗支农产品——尿素,是新一代焦炉气综合利用的好途径。 工艺生产路线概述 将来自焦化厂净化后的剩余焦炉煤气,进入气柜进行混合、缓冲,然后通过罗茨鼓风机升压,湿法脱硫装置脱除焦炉气中的H2S,再加压至2.3 MPa,送干法脱硫装置,将气体中的总硫脱至7 mg/m3以下,利用深冷空分装置送来的富氧,混入蒸汽进行催化部分氧化转化,将气体中的甲烷及少量其他烃转化为CO和H2,转化后的高温气体经废锅回收热量降温后,补加蒸汽进入变换工序的中变炉,进行CO变换反应,调整CO含量至3%,然后进入ZnO 精脱硫槽,将气体中的总硫脱至(1~3)×10-6,再进入装有铜锌催化剂的低温变换炉,控制变换气中CO含量为0.3%。 灰熔聚粉煤气化炉生产的煤气,单独进行压缩、净化、中温变换,之后也进入ZnO 精脱硫槽,与转化后的中变气混合,一起进入低温变换炉,进行深度变换。变换后的低变气进入脱碳装置脱除CO2,控制脱碳气中CO2含量≤0.2%,再经甲烷化装置精制,使气体中的CO+CO2 ≤20×10-6,合格的氢氮气经合成气压缩机组,加压至31.4 MPa送往氨合成装置。氨合成采用31.4 MPa的高压合成工艺。流程示意如图1。 氨合成产生的放空气净氨后,作为转化装置预热炉的燃料气。 图1? 工艺技术路线方框图 合成氨工艺的选择 3.1焦炉气的转化 焦炉气转化制氨合成气有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蒸汽转化 本方法通过蒸汽转化,将焦炉气中的甲烷转化为H2、CO、CO2,以降低合成气中的惰性气体含量,同时增加CO、CO2量,该法制得的合成气中氢含量高,H2/N2在补N2时调节。缺点是:蒸汽转化炉投资较高,能耗较高,致使生产成本偏高。 方案二? 富氧—蒸汽转化的方法 采用本方法的特点是转化所需热量通过转化炉内焦炉气的燃烧提供,燃烧后的尾气没有外排而是直接进入合成原料气中,生产合成气的H2/N2比例由加氮量控制。该法比以天然气为原料的蒸汽转化生产合成氨过程简单,流程简短,易于控制。虽然到目前为止,利用焦炉气生产合成氨的厂家还为数不多,但可以认为是工业应用中成熟的国产化技术。为节省空分装置的氧气用量,保证转化炉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流程中设置了蒸焦预热炉和富氧—软水预热炉。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由于本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富余的焦炉气生产合成氨,使焦炉气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此,采用富氧—蒸汽转化比较合理。 3.2 煤造气 本装置造气采用常压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净化加压后,在变换工序补入系统。 3台Φ3600 mm常压灰融聚流化床气化炉,两开一备,以粉煤为原料生产煤气,煤气经湿法脱硫,加压至2.3后,再经ZnO干法脱硫和中温变换,在ZnO精脱硫工序补入系统。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料、供气、气化、除尘、废热回收等工序。 3.3 净化 3.3.1脱硫工艺 (1)湿法脱硫 分为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与直接氧化法三类。目前运用较为广泛且性能较好的脱硫方法有PDS法、改良ADA法,栲胶法、茶灰法、MSQ法、改良对苯二酚法、KCA法。 经过综合比较,栲胶脱硫和改良ADA脱硫都是本装置可以采用的脱硫工艺,但考虑到现有装置采用的是改良ADA工艺,且使用效果良好,工人操作熟练,因此,本装置拟采用“改良ADA+PDS”工艺。对再生后硫泡沫的处理,采用连续熔硫工艺,主要设备熔硫釜,选用邯钢化肥公司开发的、获国家专利的“连续进行硫回收的金属釜”。同时,设溶液回收装置。该工艺具有如下特点:设备台数少、不建厂房、投资较省;操作简单易掌握,生产安全;生产弹性大,可根据负荷间断或连续运行;操作人员少,维修量小,运行费用低;生产过程中没有废气、废渣、废液产生,操作环境好。 (2)干法脱硫 湿法脱硫后,焦炉气中仍含无机硫20mg/m3,有机硫约250 mg/m3,硫是转化、变换、甲烷化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