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题目:《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性》
201230440316 12家具1班 莫智辉 101号
摘要:世界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 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但其安全性受到人们极大关注。本文将从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转基因方法、转基因大豆种类及其安全性等方面对其做一简单蛛述,并对转基因大豆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安全性;展望;
1 转基因大豆概述及现状
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种大豆被称为转基因大豆。而这种转基因技术终于走出实验室和试验田,进入像玉米、大豆和棉花作物的日常耕作。转基因大豆的研制是为了配合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除草剂有选择性的和非选择性的,草甘膦是一种非选择性的除草剂,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是目前全球播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草甘膦杀死植物的原理在于破坏植物叶绿体或者质体中的EPSPS(5-烯醇丙酮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通过转基因的方法,让植物产生更多的EPSPS酶,就能抵抗甘草膦,从而让作物不被草甘膦除草剂杀死。有了这样的转基因大豆,农民就不必像过去那样使用多种除草剂,而可以只需要草甘膦一种除草剂就能杀死各种杂草。当前除了大豆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抗甘草膦的转基因作物,包括油菜、棉花、玉米等。除了抗草甘膦作物之外,还有抗草丁膦除草剂的作物,不过草丁膦与草甘膦杀灭植物的原理并不相同,而培养这两类作物所转的基因也不同。而当前转基因大豆主要用来提炼大豆油。
, 转基因作物研究与开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举世瞩目进展。目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中国、巴西和南非。2003年,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 比上一年增加10%, 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3%;阿根廷居第二, 占21%;加拿大占6%;巴西和中国各占4%;南非占1%。这六个国家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其中转基因大豆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作物产量方面均占有较大比例, 而且一直保持着增长趋势[1]。营养学家称21世纪是“大豆的世纪”, 可见转基因大豆在转基因物及未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转基因大豆研究概况
大豆高效遗传转化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难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转化以后从转化组织的细胞上再生植株比较困难。虽然已经有了再生频率相对较高的再生系统包括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器官发生再生系统, 然而, 这些再生系统尚不能与现有的植物转化方法很好地结合, 转化效率依然没有显著提高。
2. 1大豆遗传转化的常用方法
目前, 应用于大豆遗传转化的方法有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基因枪法, 花粉管直接导人法, 电击介导法,PEG法, 真空抽滤法, 显徽注射法和超声波辅助农杆菌法等。其中,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是应用较为普遍的方法, 前者更为常用[2]。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优点在于其拷贝数少、整合完整、遗传稳定(后代分离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受目的基因分子限制小等, 因此成为大豆遗传转化的首选方法。王连铮等(1984)首次报道根癌农杆菌的个菌系对大豆的致瘤作用, 证明Ti 质粒可以作为载体把胭脂碱基因转移到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基因组中, 并能稳定遗传。Hinchee等(1988)首次报道农杆菌转化成功获得大豆转基因植株。Ko等(2003)报道农杆菌菌株和外植体的接种朝向是影响农杆菌转化大豆未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的重要因素[3]。Ko等采用农杆菌菌株辅以辅助质粒转化大豆未成熟胚来源的胚性愈伤组织被认为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农杆菌介导转化系统,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的频率可达55%(PCR检测结果)。
基因枪法也叫微弹轰击法, 是借用火药爆炸、高压气体或高压放电为动力, 用徽粒对植物进行轰击而将其上的外源基因带人到植物细胞核内。与根癌农杆菌介导法相比, 基因枪法可以不受基因型和轰击靶组织的限制, 且操作简便, 可控度高。但是, 其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目的基因一般不易太大(10kb), 拷贝数高易引起基因沉默等[4]。McCabe等(1988)幻首次以大豆芽分生组织为靶组织, 经基因枪轰击获得转基因大豆, 这是基因枪法转化大豆的首例报道, 虽然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但都为嵌合体。Aragao(2000)利用基因枪法转化大豆成熟种子浸泡24小时后的茎尖获得转化植株是目前应用于大豆基因枪转化的最好系统。
花粉管直接导入法是目前国内大豆转基因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花粉粒及花粉管通道, 利用子房、幼穗及种胚注射等生物媒介导人外源基因。刘德璞等(2002)通过该方法育成抗蚜虫转基因大豆品种吉科豆1号。由于此方法的分子机理研究的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应用上还存在争议[5]。
2. 2 转基因大豆种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