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冠学校校史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章冠学校校史 前言 (一) 一所学校的历史,不仅仅是一群人的历史,在她身上折射着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光和影,同时,也能照见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知史鉴往,既可以使我们系统地了解过去,更可以推知未来,前人创造了昨天,今人创造着今天,代代相续,薪火不断,正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1971-2015,时光荏苒,匆匆而过。40年的风雨沧桑,步履铿锵。40年的春华秋实,滋兰树蕙。回眸章冠小学的办学历史,两易校址,几经翻建,艰难曲折。回眸章冠小学的办学历程,从七年制学校到初级中学,再到五年制小学;又到章冠中学再到章冠小学,变化的是名称,不变的是章冠人对兴教育人的虔诚追求!让我们一起走进章冠小学的40年,去解读学校的昨天与今天,去聆听一曲山乡的教育之歌—— (二) 三晋大地是中华民族和农耕文化的发祥地和发源地之一,乡宁县章冠小学所在的山乡就毗邻姑射平阳豁都峪,断山岭逶迤东南泰山峰下。章冠小学虽然没有“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但站在历史的高点,回望这块特殊的土地,我们深深为她的苍茫广大和辉煌久远所感动。 曾经站在章冠小学背靠的泰山峰上,我想起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比地大的是天,比天大的是人心,人心大,大在思想。一条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一所学校是一个村庄的心脏。 看一个地方有没有良心,看医院;看一个地方有没有希望,看学校。 章冠小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借用岳麓书院门联,表达我对章冠小学的感受。从1971年创建,到2015年,几乎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章冠学校走出去的,既有善良敦厚的农民,又有为任一方的官员;既有守卫疆土的将士,又有著书立说的学者。他们或在国外,或在国内,或在城市,或在乡村,时时处处以章冠人的本色,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其中,应该是章冠学校从创建至今近半个世纪来,一代代教师敬业精神和全体章冠人优秀品格的聚焦和光大。 “圣贤庸行,大人小心”,这是一种用生命和热爱铸造的丰碑,它镌刻于灵魂深处,显现在平平常常的生活里,只因为不为人觉察,所以才弥足珍贵。 《章冠小学校史》如同一个窗口,包含的信息量是丰富深刻而独特的,给予人们延伸和再创造的空间也是无限的。同时,在一定意义说,也不失为一种地域文化的欣赏、发现和再创造。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章冠小学,投向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事业。 图片,学校全貌,标志性建筑,学生广播操等,上级领导视察,历任校长个人照等。 概述 章冠学校,位于乡宁县双鹤乡章冠村与大坪村交界处。学校占地面积0㎡,其中建筑面积㎡,现有教学班个,教师名学生名。 前身为章冠七年制学校,始建于1971年12月。时设2个初中(六七年级)班、一个小学(一-三年级)复式班。教师6人,在校生人。 1983年更名章冠中学,设3个(六七八年级各一)班、教师人,在校生名。 1987年9月撤销中学改为 五年级2个班的中心小学。 1992年恢复初中招生,1994年东岭六个村委民众集资40万元,新建北教学楼,扩为双轨建制,1997年再次兴建南教学楼,扩为三轨制,有9个教学班,教师人,在校生人。 200年,为了,新建㎡的食堂用房。 2005年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整合教师队伍,乡党委政府按照“1+6”布局规划,合并崖下、双凤渰、章冠三所中学到崖下,建立双鹤中学,拆除了原元章冠中学㎡土木结构校舍平方米,新建东西宿舍楼,并为学生购置了床、餐桌,改善了学生食宿条件。合并辖区内的六所中心校,成为一所寄宿制中心校。 2009年,乡教育办公室撤销,设乡中心校,下辐射全乡各小学。相应撤销章冠中心校建制,改称章冠小学。设十个教学班. 中文名 乡宁县双鹤乡章冠小学 简 称 章小 校 训 创办时间 始建于1971年 主要奖项 办学理念 一、历史沿革 艰难起步,因陋就简(1971_1972)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的狂热刚刚有点冷静,百废待兴,国家决定在崖下东岭地区创建一所初中,解决农民孩子上中学难的问题。几经商选,最终选定在章冠村。下拨900元作为建校启动经费,由原联校指导员穆振山牵头,委派了3名教师和一名炊事员,校址临时扎在章冠存的饲养场里。1971年12月9日,一群十几岁的小伙姑娘在两个中年人的带领下,头顶着鹅毛雪花,抬着几条长桌,扛着几条板凳,从鹤坡学校走出,踏着大雪覆盖的山路,跌跌闯闯,迈进章冠饲养场,从此揭开了历史的第一页。稍春节过后,新招上下章冠及金山的六年级学生,是为二班,周边一些大龄青年也相继返校插班,同时招收章冠本村一至四年级复式。学校在校生达一百余人。校长穆振山,教师有谢璞、陈善庭、杨志秀、穆明虎等,炊事员乔希兰.当时学校条件极差,学生用的凳子、桌子大多是土坯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