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辞赋南北差异、变化及融合的历史趋向.pdf
172 《中国文化研究)2014 年夏之卷
元代辞赋南北差异、变化及融合的历史趋向*
牛海蓉
提 要 元初南北赋家对宋金律赋弊端都有清楚的认识,不约而同创作古赋以振衰
救弊。而其赋作除了风格不同以外,在祖骚、宗汉、承宋方面也有差异:南方骚体赋虽没有
北方篇幅长,但骚体运用的范围却大得多;北方赋家多数题材都有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之
风,南方赋家只在地理贼中宗尚散体大贼;北方戚家多模拟苏轼《赤壁赋 ,南方赋家多宗
议论说理的宋朝古赋,有不少去壤体的理学赋。这些差异与南北学术传承和地域文化
的不同都有一定关系。元,朝一统,为文风的变化和融合提供了契机,戴家们一方面以儒门
政教文学改造由金而来的北地文风,使之渐趋淡雅,另一方面力矫宋季萎弱,在义理之外,
多追求风骨。元仁宗恢复科考变律为古激起了戴家们探讨古赋的热情,祝尧提出的
以情为本、和平中正及祖骚宗汉的观点对元后期赋学起到了宏观指导作用,陈绎
曾的楚汉赋谱为祖骚宗汉提供了具体的取法途径,他们共同促进了崇尚雅正的治世之
音的形成。
关键词元代辞赋南北差异变化融合
元朝灭金剪宋,一统天下,虽未实行全国性的科举,但各地选士考试和学校教育仍沿
袭金、宋旧制以律赋为程文①。不过,元韧的南北赋家对宋金律赋弊端都有清楚的认识,
不约而同创作古赌以振衰救弊。
金朝灭亡后,北方形成了几个小的文化中心,主要有世祖潜邸文人、东平行台幕府文
人、依附于河北三镇的文人,和其他一些金遗民文人。此时的赋家也有出自上述地方,如
世祖潜邸文人郝经、出身东平行台的王悔,但更多的是世祖即位以后任职于中央或地方的
文人,如耶律铸、胡只遣、魏初、张之翰等,未仕的有刘因和王旭。他们虽视律赋为前朝
亡国余习②,但态度有所不同,一派态度坚决,以郝经为代表,他主张以屈宋为法创作
古赋③,现存 15 篇赋作俱为古赋。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和黄虞理《千顷堂书目 ,郝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金元赋史( 11 YJC751059)
① 黄仁生:{论元代科举与辞赋),(文学评论上 1995 年第 3 期。
② 宋潦:{元史》卷 148 ,北京:中华书局 1976 年版,第 3502 页。
③ 郝经:(答友人论文法书) ,李修生编: {全元文》第 4 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55 页。
元代辞赋南北差异、变化及融合的历史趋向 173
经还有《皇朝古赋》一卷,可见其振衰救弊的决心。另一派由于倡导恢复科举的原因,态
度较为温和,以王悻为代表,他认为应多读唐代的时文、律赋,锻炼写作能力①,但其现存
10 篇赋作也是古赋。从内容上说,仕元者大都表达忠于忽必烈的情怀,表现出昂扬的进
取精神和心系天下的胸怀,当理想难以实现时又陆入苦闷和无奈,而未仕者则或抗世独
立,表现出冷眼看天下的理性,或抒发用世的期望和人生失意的悲歌,他们共同创造了北
方赋作的繁荣。
南宋灭亡后,士人根据出处进退,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坚决不仕蒙元的遗民
隐士,如林景熙、郑思肖、陈普等,一种是仕元为学官的文人,如戴表元、任士林、胡炳文等,
他们虽出为学官,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与遗民隐士无大区别,以著书立说、传承文明自命,
一种是降元或仕元为高官的文人,如方回、赵孟频等。他们或悲慨故国沦亡,或表达忠贞
之志,或表达仕元后的矛盾心态,共同创造了南方赋作的繁荣。从体裁上说,他们也深知
宋朝律赋弊端,大都倡为古文,创作古赋,如林景熙,少工举业,有场屋声,时文既废,倡
为古文,发为骚章,往往尤臻其奥。②
但此时的南北赋作,除了一呈清婉,一呈沉雄,风格有所不同之外,还有如下不同:首
先,两者都有骚体赋,南方赋作篇幅不大,以四五百字居多,有些仅二百字左右,如连文凤
《登高赋》、赵孟频《求友赋》、蒲寿窟《古赋二首》等,赵孟频《求友赋》如不算赋序,甚至不
满百字。北方赋作篇幅稍长,以七八百字居多,王旭《拟远游赋》达一千四百余字,郝经
《幽诉赋》甚至长达二千字以上;骚体运用的范围,北方赋家还是传统的抒志咏怀,而南方
赋家不仅抒情赋用骚体,说理文化等赋也用骚体。其次,两者都宗汉,但北方赋家乘元初
雄浑之气,大多数题材都讲究层层铺排,夸饰渲染,有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之风,如刘因《渡
江赋》、耶律铸《天香亭赋》等;南方赋家则只在铺叙家乡风物的地理赋中宗尚散体大赋,
如陈仁子《南岳赋》、王应麟《四明七观》等。其三,两者都有宋文赋,北方赋家更多地表现
为对苏轼前后《赤壁赋》构思与境界的模拟,如张之翰《会波楼赋》、郝经《琼花赋》等,而
南方赋家多宗议论说理的宋朝古赋,如戴表元有 9 篇斋堂赋,要么阐释和发挥斋堂命名的
深意,要么根据斋堂的名字,借题发挥,歌颂轩斋的主人,但都不注重描写斋堂景色。而当
他们在赋中阐述理学概念时,这种议论说理就走向了它的极端,成为击壤体的理学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