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一夏商周
第一章宋元的中央集權
學習重點:
宋代的中央集權制。
元代的行中書省制。
第一節宋代的中央集權
公元960年,後周將領趙匡胤領兵出戰途中,…….
諸將無主,願推元帥為天子!
你們為何把黃袍加在本帥身上?
於是趙匡胤率兵折返首都,迫後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建立北宋,是為宋太祖。
宋太祖面對的問題
宋太祖
唐末五代以來,朝代多次更替,戰爭不止,究竟關鍵何在?
外戚專橫,篡弒君主
藩鎮權重,君弱臣強
文臣相爭,元氣大傷
為解決藩鎮權重的問題,我建議推行中央集權政策!
答錯了!
請再試一次!
宋朝中央集權的目的
防止兵變重演:五代十國時,將士擁立的風氣極盛。為防類似事件發生,宋太祖推行中央集權及重文輕武政策。
避免地方割據: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宋太祖實行強榦弱枝政策,削弱地方權力。
透過中央集權政策,宋朝便可長治久安了!
宋太祖
中央集權的措施:政治方面 (1)
分削相權
宋朝將宰相權力瓜分予「二府三司」。
中書門下掌行政;樞密院掌軍事,合稱二府。
財政由三司管理。
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相權分割,彼此制衡,難以威脅皇帝。
皇帝
度支司
戶部司
鹽鐵司
參知政事
(副相)
中央集權的措施:政治方面 (2)
控制地方
在州、縣之上設路,各路置帥、憲、漕、倉四監司,互相牽制。
州的長官知州屬下設通判,分知州之權。
州、縣長官由中央委派文人擔任。
宋朝地方制度簡表
路
縣
中央集權的措施:政治方面 (3)
加強監察
設御史台監察及彈劾百官。又設諫院負責勸諫君主及監察官員。兩者合稱台諫。
台諫針對宰相,牽制相權。
重文輕武
中央及地方要職均由文人出任。
增加科舉取錄名額,進士登第即授官,以提高文人地位。
你贊同文人的地位比武人高嗎?為甚麼?
中央集權的措施:軍事方面 (1)
收回軍權
罷禁軍首領李重進職位,由趙匡義掌管禁軍。
接納趙普之策,行杯酒釋兵權之計。
朕覺得當皇帝反不如做官那麼快樂。
皇上何出此言?
誰不想當皇帝?即使你不想做,你的部下為了富貴,也會把黃袍加在你身上。
中央集權的措施:軍事方面 (2)
文人掌兵
節度使或留在京師遙領其職,或派文官接替。
樞密使及軍隊統帥全由文官擔任。
精選禁軍
調各地精兵為禁軍,守衛京師。老弱的則為廂軍,留守地方,形成內重外輕之局。
行更戍法
禁軍每三年便調換防區,使「兵不專將,將不專兵」,以防將領擁兵作亂。
中央集權的措施:財政方面
設轉運使
唐末五代時,藩鎮經常擅留地方財賦,不上繳中央。
宋朝在各路設轉運使(即漕司)處理財政,確保地方賦稅上繳中央。
規定各州稅收,除必需外,其餘均上繳中央。
地方政府不可儲留盈餘,對地方施政帶來甚麼影響?
地方政府沒有資金進行興革。
宋代中央集權的影響 (1)
鞏固君權:解除禁軍將領兵權,消除將士擁立之風,鞏固天子地位。
防止割據:把地方的政、軍、財權收歸中央,有利國家統一。
藝文興盛:重文輕武,使讀書之風漸盛,學術文化得以發展。
宋代中央集權的影響 (2)
相權低落:宋朝宰相喪失軍事、財政和用人權,又受台諫掣肘,權力遠不及前朝。從而發展出明清君主獨攬大權的局面。
政出多門:相權分割後,各部門互不統屬,難以協調,降低行政效率。
政風因循:皇帝鼓勵台諫彈劾官員,大臣為求自保,大多不思進取,形成因循的政風。
宋代中央集權的影響 (3)
國家積貧:朝廷優禮文人,使官員不斷增加,成為國家財政負擔。
作戰力弱:宋朝以文人主持國防和領兵,成效欠佳。更戍法使兵將分離,減低軍隊的戰鬥力。
地方貧弱:地方精兵和稅收盈餘全歸中央,使地方無力建設和抵抗外敵。
北宋官員數目表
北宋軍力不振,最後更亡於金人。你認為推行中央集權的宋太祖,應否負上最大責任?
應該!
不應該!
思考指引
思考指引
先分析北宋的積弱和滅亡,與宋太祖的中央集權及重文輕武政策有何關係。
檢視其他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
比較上述各項的重要性,從而作出判斷及結論。
正方論點
更戍法造成「兵不專將,將不專兵」的結果。
太祖以文人掌兵,令宋軍戰鬥力大減,自然不能戰勝金人。
重文輕武導致大量冗員,使北宋財政緊絀,無法強大起來。
反方論點
宋徽宗昏庸無知和不自量力,運用錯誤的對外政策如聯金滅遼等,才是使北宋步向滅亡的主因。
宋朝財政負擔主要來自軍費。但北宋冗兵的增加始於宋太宗,與宋太祖無關。
文人統軍不一定減低軍隊的戰鬥力。文人如范仲淹等是出色的統帥。
第二節元代的行中書省制
行中書省制的背景 (1)
沿用金國舊制
行中書省制(簡稱行省)源於魏晉的行台制度。
金國時,尚書省的宰相常被派到地方建立臨時性的行台尚書省,處理地方重大事務。
蒙古滅金後,沿用了這個制度。
行中書省的演變過程
魏晉:行台
金國:行台尚書省
元朝:行中書省
行中書省制的背景 (2)
加強中央集權
元朝為管治眾多漢人,在全國分設行中書省,實行中央集權。
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