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块体运动MassMovements.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块体运动MassMovements

第八課:塊體運動 Mass Movements 一. 前言: 在前面數章中我們已討論過地震、火山、洪水、海嘯、海岸區的暴潮等有關天災,本章中我們繼續探討另一個台灣近年來最頭痛的自然災害--塊體運動。 何謂塊體運動? 塊體運動是指大塊物體受到重力作用,當重力超過摩擦力或附著力時,物體便從斜坡向下移動,造成極大災害。塊體運動可以發生以不同形式。如山崩 、 岩石崩 、泥流、 岩屑崩等,但塊體運動的產生因素卻不外乎水、土石及斜坡角度三者。 以下是塊體運動的理論基礎。 二. 產生塊體運動的因素: 重力是驅動塊體運動之主要因素,圖8.1中可見物體受到地心引力所產生重力可分解為兩個分力– 正應力 (Normal Stress) 即垂直斜坡面應力,與剪應力(Shearing Stress) 即平行斜坡面應力;剪應力之大小與重量(mg)與斜坡之角度(θ)有關,亦即公式 剪應力 = mg sinθ 由公式可看出,當剪應力超過摩擦阻力或稱剪力強度(shearing strength)時,即發生塊體運動;故增加剪應力或減少剪力強度是產生塊體運動的兩個基本因子。 這兩個因子在以下塊體運動的討論中,我們還要反覆運用 ,以下是產生塊體運動的各項因素。 1. 坡度與物質因素︰ (a)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 圖8.2顯示斜坡角度越陡,剪應力越大,斜坡上物質越不穩定; 當斜坡角度增加到斜坡上物質開始滑動,此時斜坡角度稱為休止角,摩擦係數與休止角θ 的關係如下。 摩擦係數 = 剪應力/正應力 = mg sinθ / mg cosθ = tan θ 顆粒較小且表面光滑物質,能承受重量的斜坡角度較小,故休止角較小;外型不規則、顆粒較大且表面粗燥物質,能承受重量的斜坡角度較大,故可在斜坡上堆積物質至較陡角度才開始不穩定,故休止角較大(圖8.2)。 例如第度五章所述火山碎屑錐可承受較陡角度,通常在30o 到 40o之間; 沙丘的斜坡則只能維持其重量在較小角度(圖8.3) 。 (b) 岩石經過表面風化(物理風化、化學風化等) 、破裂或節理(Joints) 後,將降低剪力強度而容易滑動。 沉積岩在層面之間較脆弱 (尤其是黏土質多的頁岩或泥岩) , 也亦造成崩落。在山區岩層經過水或冰的侵蝕也易造成斜坡的不穩定, 這是因為剪力強度被減低而造成了塊體運動 (圖8.4-5) 。 (c)板塊活動較劇烈處,也多發生塊體運動;這是因長期緩慢的板塊構造運動,改變了斜坡的角度及層面位置,並使土石鬆動 ,剪力強度降低,加增了塊體運動可能。這種情形經常發生在板塊的邊緣活動頻繁處;如圖8.6阿爾卑斯山區域瑞士之剛都鎮(Gondo Spitting , Switzerland, 2000) 、 加州與台灣等都是這種地帶。台灣在921大地震後,在山區特別是南投縣常發生嚴重的土石流,造成重大傷亡 (圖8.7) 。 2. 雨水或雪的因素︰ 在大雨或溶雪後,水滲入岩石及泥土,飽和水的岩石及泥土中增加了孔隙水壓 ,故降低了岩石及泥土剪應力強度,水的重量也增加了剪應力因素,這是極易產生土石流或山崩。 冰舉(Frost heaving, 一種風化作用) , 是凍結於岩石或泥土中的水的膨脹與收縮作用,如同砌刀鑿割岩石或泥土使它們容易滑動。 有些富含黏土(clay) 的泥土,當吸收水分時可增加重量至原來的二十倍之多,這減少了剪力強度與斜坡的穩定 ,膨脹的黏土破壞了路基的穩定 (圖8.8) 。地震引起土壤液化,使地盤軟弱,地層不均勻下陷,並造成建築物、道路及橋樑橋墩的破壞, 原理亦同。 急速產生的山崩常因“觸發機制” (triggering) 造成。所謂觸發機制是說,當斜坡上所能承受的重量,已經使斜坡上物質接近不穩定的邊緣,此時任何一點附加因素,都可能立即促發塊體運動。例如在雪地山坡上堆滿了新雪,此時輕微一點震動,如圖8.9中滑雪者滑過時, 可能觸發雪崩。又如大雨傾盆或急速溶雪都可能是一種“觸發機制” , 使其突然增加重量、減少摩擦及增加孔隙水壓 ,因而造成山崩或土石流,圖8.10是巴西一次因大雨而觸發的泥流。 3. 植被因素: 樹木的根部可固定泥土, 植被可吸收上部泥土之水分而增加其剪力強度,因而增加斜坡之穩定度(圖8.11) ; 然而在急劇的暴風雨時,有時樹木反而增加了斜坡的重量,成為不穩定的因素。 4. 地震︰ 強烈的地震波搖憾岩層並使岩石破裂,因此岩石崩及岩屑崩常隨著地震發生。集集大地震在山區造成無數的岩石崩和岩屑崩(圖8.12), 有不少當時仍在中橫旅客被岩石崩或岩屑崩擊中而罹難。 5. 快泥Quick Clays︰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