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板块三第11讲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学案人民版汇编
第11讲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考纲要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中国的加入。
[宏观框架]
[知识主线]
1.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格局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
(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一是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两个原因: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带来的国家利益的不同。
2.表现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3.影响: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造成部分国家分裂(德国和朝鲜);导致国际局势紧张: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的分裂。在亚洲,“冷战”则表现为朝鲜分裂以及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爆发。古巴导弹危机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由于核恐怖和核均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没有发生。
考向1 影响国际格局的因素
(2015·课标全国卷Ⅱ,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审题方向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辨析选项
考向2 美苏冷战的影响
(2015·四川文综,12)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审题方向 朝鲜战争
解读图文 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显示的是朝鲜战争的情况。
辨析选项
近年高考命题,大多集中考查对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及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特别注重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变化的重要史实的理解考查;命题以选择题为主,很少涉及非选择题。
复习备考时,一要继续重视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理解认识;二要分析国际大背景下具体史实的特点、影响,突出认识美苏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是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同时将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相联系。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强化
1.“欧共体”
背景:二战后,西欧逐渐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美苏的控制和威胁;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过程: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
影响: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2.日本崛起
原因:推行民主化改革;美国扶植;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和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和对外贸易;朝鲜战争的机遇。
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3.不结盟运动
原因:二战后诞生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民族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合作。
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意义: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4.中国崛起: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5.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实质:东欧与苏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3)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