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精品汇编.ppt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精品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精品汇编

诗歌鉴赏专题 --表达技巧 诗词之魅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最快的船—— 最害羞的人—— 最多的愁—— 最消瘦的人—— 最憔悴的人—— 最忧愁的人—— 眼力最差的人—— 最深的情—— 最高的楼—— 最大的瀑布—— 架子最大的人—— 填诗词小练习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书帙(zhì):书卷的外套 偏宜:只应当;最宜;特别合适 1、诗歌的颔联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时空交织对仗工整。(2分)“万里梦”点空间,魂飞万里,极言家乡之遥远,此为虚写;(1分)“五更愁”点时间,整夜为愁思所缠绕,极言客居他乡时乡愁之深,此为实写。(1分)这样,将诗人对故乡的满腔思念之情表达得生动形象感人。(1分) 鉴赏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 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 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一: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 具体运用。 步骤三:结合此手法的作用回答出怎样有效 描写出意象或意境的什么特征,表 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 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排比 对比 互文 设问 反问反复 用典 顶真等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类 (写作技法 修辞) 抒情类 间接抒情 3 .修辞方法 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点面,渲染、侧面烘托,想象联想,赋比兴,以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 情景交融 叙事抒情 4.构思技巧 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欲扬先抑、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等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描写手法 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3.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4.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 (1)何谓动静: 静止与活动、安静与声响 (2)动静手法的几大细类: ①动静结合: 在写景时既描写动态景物业描写静态景物,动态与静态相映成趣。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②以动衬静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突出静态,也属于反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③化静为动 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④化动为静 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特别是在一些山水诗中,往往有静景,如山、月等;动景,如水流、风摇等等。据侧重点的不同,作者有时只写动景或静景,有时动静景兼写, 有时为写静景而以动景来衬托,有时为写动景而以写静景来衬托。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虚实结合 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 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c、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