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高考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应用文稿)汇编.ppt

2017高考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应用文稿)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考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应用文稿)汇编

相传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东坡说:“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不算最好。”黄庭坚说:“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小妹说:“好虽好,但还不是最好。”小妹给出的答案是:“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东坡和黄庭坚不由拍手叫好。 摇 映 舞 隐 扶 失 苏小妹的答案竟然让东坡和黄庭坚认为比自己更胜一筹!那么,“扶”和“失”到底好在何处呢? 答案:因为风只是“扶”着细柳,细柳不“摇”也不“舞”,可见那风是多么“轻”了(拟人,形象突出春风柔和、温情的特点);在月光下简直“失”掉了梅花的踪迹,可见那月色实在是“淡”极了。小妹扣紧了“轻”“淡”二字,所以比东坡、黄庭坚更胜一筹。 学习要点 1、理解语言的方法。 2、鉴赏语言的角度。 3、表述要清晰规范。 考试大纲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炼字。 2.炼句。 3.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设题角度) 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向 1.从近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是什么? 近三年高考,新课标卷在2015年考了炼句题,其他省份近三年的考 题对炼字、炼句题多有涉及,可见高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重点应该 是炼字、炼句。 2.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考查形式较稳定:题型上,以简答题为主;内容上,主要考查对语 言含意的理解、语言表达技巧的把握、语言表达效果的分析等;要 求上,强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把握“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3.鉴赏诗歌语言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 常考角度有三个:品评诗歌的“诗眼”与炼字艺术、赏析诗歌的炼 句艺术、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作品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1.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①本题考查鉴赏的是诗歌的语言。 ②“过”和“随”在诗歌的第三联。 ③分析时,注意不能脱离“过雨看松色”与“随山到水源”两句诗本身。 2.“过”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过”是“经过”之意。松树原本苍翠,雨后色泽更绿,一个“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呈现了出来。 3.“随”在诗中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 “随”就是“跟随、随着、缘着”的意思。“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的遐思。 解析:从炼字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用一 “过”字着意表达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 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特色,轻松自然地托 显出来。“随”字写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 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出,人 有曲径通幽的想象。鳜鱼肥。 答案:“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呈现了出 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 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通幽 的遐思。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赏析它的妙处。 (2)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创新设计》P104. 3.掌握答题范式 这个字(词)意思是×××(或:运用了什么手法),具体、形象、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形象(或:景色),描绘出了×××情状,烘托了×××意境,表达了×××情感。 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显示诗歌的抒情技巧、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 一般说来,炼字主要是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时也要注意副词、数量词和叠词的锤炼。 【知识精要】 1.动词的锤炼 【例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解析:这首诗作于搬家之时,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