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辨治总纲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辨治总纲汇编

辨治总纲 一、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原文】第7条 病有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發于陽,七日愈,發于陰,六日愈。以陽數七、陰數六故也。 【提要】 辨外感病阴、阳两类证候的总纲。 辨治总纲 【解析】 NO7 病 有发热 无发热 恶寒 发于阳 发于阴 太阳:发热恶寒 少阳:寒热往来 阳明:但热不寒 太阴:但寒不热 少阴:厥逆无热 厥阴:厥逆无热 邪实正盛亢奋状态抗邪有力以发热为特征 三阳病 三阴病 邪实正衰衰惫状态抗邪无力以恶寒为特征 《伤寒论》以外感病初期发热之有无,来辨别病证之阴阳属性,具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故为六经辨证之总纲。 辨治总纲 关于阳数七,阴数六: 来源于《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水的成数为六,属阴;火的成数为七,属阳。按水火成数推衍疾病愈期,发于阳的病应在阳数内痊愈,发于阴的病当在阴数内痊愈。 然与临床实际不符,于理难解,故不必拘泥。 辨治总纲 临床意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胜则热”“阴胜则寒”。《伤寒论》以外感病初期发热之有无,来辨别病证之阴阳属性,具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故为六经辨证之总纲。 辨治总纲 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 11条 病人身太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 【提要】根据病人的喜恶,辨寒热真假。 辨治总纲 【解析】NO11根据患者的喜恶辨寒热真假: 病 人 身大热 身大寒 反 欲得衣者 不欲近衣 热在皮肤 寒在骨髓 寒在皮肤 热在骨髓 阴寒极盛于里虚阳浮越于外 里真寒外假热 邪热深伏 阳气闭郁 里真热外假寒 浅表现象 深里本质 辨治总纲 【原文】 122条 病人脈數,數爲熱,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此以發汗,令陽氣微,膈氣虛,脈乃數也。數爲客熱,不能消穀,以胃中虛冷,故吐也。 【提要】辨数脉所主寒热真假,及辨脉症是否相应。 辨治总纲 【解析】第122条辨数脉之寒热真假 病人脉数 为真热 为假热 消谷引食 胃热亢盛 火旺消谷 不能进食 而反呕吐 此以发汗 令阳气微膈气虚 脉乃数也 数为客热 不能消谷 胃中虚冷 虚阳 躁动 胃寒气逆 当 辨治总纲 病案:徐国祯,患伤寒六七日,身热目赤,烦渴索水,异常大躁,将门牖洞启,身卧地上,展转不快,更求入井,其脉洪大无伦。 一医者急处承气汤。 喻嘉言诊之:其脉虽洪大无伦,但重按无力;虽见烦渴索水,但复置不饮。谓:此阳欲暴脱,外显假热,内有真寒。当用人参四逆汤救治。天气燠蒸,必有大雨。此证顷刻一身大汗,不可救矣。 医者曰:身热目赤,有余之邪;躁急若此,再以人参附子干姜服之,逾垣上屋矣。 喻嘉言曰:吾在此久坐,如有差误,吾任其咎。 处方:附子、干姜各五钱,人参三钱,甘草二钱,煎成冷服。服后寒战,戛齿有声;以重绵和头覆之,缩手不肯与诊。阳微之状始著,再与前药一剂,微汗热退而安。《寓意草》 辨治总纲 亢海荣,宗言顺.《寒热真假辨证一百案》.人民军医出版社 通过真寒假热与真热假寒两类病证一百例病案,阐述了中医学寒热真假在临床中的辨证与治疗。每类病证以方剂、病(名)证为纲,以病案为目,病案分别归类于相关的方剂与病证之下,既相互印证,又各成体系。 其医案上溯仲景之源,下绍后世之绪,认为阴阳有格戴之异,寒热有真假之分,如不详究本质,从现象而治,多有祸不旋踵之殃。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有论有例,条分缕析,去伪存真,而使阴阳寒热真相大白,其有利于临床之治,不蹈误诊错诊之弊。 辨治总纲 三、辨传变 【原文】 第4、 5、270条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爲不傳。頗欲吐,若躁煩,脈數急者,爲傳也。 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爲不傳也。 傷寒三日,三陽爲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爲三陰不受邪也。 【提要】根据脉症,辨病传与不传。 辨治总纲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