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国度”的傲娇与隐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业国度”的傲娇与隐痛.doc

“创业国度”的傲娇与隐痛   一位以色列风投人士称,他们没有华为、联想,也没有索尼、三星,因为“犹太人缺乏安全感,讲求快速获利”,缺乏对企业、产业成长的耐心。   “不   去创业,会觉得很丢脸。”退役老兵Eitan Sella说,当年自己在IBM和创业之间毫不犹豫地选了后者。尽管30岁出头已有过三次失败的创业经历,但他仍坚信自己的第四家公司Hybrid一定会成功。   犹太民族漫长、复杂、曲折的历史,决定了以色列是个有着强烈民族感的特殊国度,每个以色列人细胞里潜藏的“傲娇”,都会在听到“创业国度”这一赞誉时瞬间迸发。   他们会告诉你,在全球挂牌纳斯达克的企业中,以色列有近百家,仅次于美国;IBM、微软、英特尔、惠普、雅虎和谷歌等全球300多家一流高科技企业,都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并且,以色列风投资金总量甚至超过了全欧洲的总和。   “目前有30%多的风投资金来自中国。”以色列外交部经济司以中经贸关系组组长Hila Engelhard给出最新数据――这里已成为中国风投的豪掷之地。   但是,当《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用20天时间走访了以色列最具代表性的几十家企业、大学、研究所、孵化器乃至国会、经济部的诸多人士后,发现这个备受关注的“创新圣地”其实也有着外界难以察觉的隐痛。比如贫富差距,比如地缘政治风险。   更重要的是,各种孵化器、加速器数量远多于初创企业本身,而其风投体系也大多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B轮以上投资只能依靠国外。   “超过2000万美元估值的企业寥寥可数。”一位以色列风投人士称,他们没有华为、联想,也没有索尼、三星,因为“犹太人缺乏安全感,讲求快速获利”,缺乏对企业、产业成长的耐心。 2015年,从中国来到以色列的政务、商务和旅游人员共达4.7万人次.而今年截至8月底,这一数字就超过了5万。   科研生态:为科学而生,或为商业而活   以色列人的傲娇随处可见,最明显的就是其独特的科研生态――既能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有产学研充分结合的有效机制。   “我们的创新基因深入骨髓。”以色列知名风投基金Gemini创始人Eran Wagner很是自豪。850万人口中,初创企业的密集度仅次于硅谷――全国一共有6000至10000家,去年一年就新增了1400多家。   据以色列经济和工业部对外合作局官员Hovav Ref介绍,历史上两次大移民造就了以色列的今天:一是建国初期全世界犹太人的回归,二是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约100万犹太人来到当时人口仅500万的以色列,其中大部分为高知人群且约17.4%为工程师。   在走访了近十家高校和研究所之后,《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总结出了当前以色列经济的两类支柱型人才:一类为科研而生,另一类为商业而活。   全球著名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无疑是第一类人的聚集地。供职于此的Yael Edelman教授回忆此前一次在美国的演讲经历:自己正无比兴奋地陈述着科研成果,台下一位商人却提问该成果何时能够商用,Yael解释说“现在还不行,但这就是科学”,而商人却送了他一句“祝您早日成功”――两个国家、两种文化的差异,至今让他记忆犹新。   在魏茨曼工作的36年里,Yael婉拒了数学学院院长的要职,就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科学,远离管理和商业。   他介绍说,魏茨曼拥有200多名世界一流的学者和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但却仅仅设立了数学、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等少数学院,学科设置上宁缺毋滥,且其优势学科50%集中在生物领域,癌症研究水平更是全球顶尖。这种“小而精”的布局,正是追求纯粹科学的缩影。   同样,4年前受邀来到生命科学院的Berta Strulovici教授,也是看中了这一学术氛围。“我们是纯学术机构,研究经费40%来自政府,30%来自捐赠,还有30%来自第三方。”   而最后这30%,却正需要依赖第二类人――魏茨曼旗下的科技转化公司耶达(Yeda)居功至伟。   Yeda是以色列首个学院系科技转化平台,也是全球首创及最为成功的科技转化平台之一。为了服务魏茨曼从事基础研究的定位,Yeda的员工长期跟踪科研人员的研究,一旦有商业化可能,就专门成立评估小组并铺开后续的专利协作、申请、授权等商业运作。   “主要依靠专利授权费来继续支持基础研究。”一位Yeda负责人介绍,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过程都由Yeda主导,平均每个专利每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当前,Yeda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三大最畅销药物专利的公司――以色列梯瓦公司药物Copaxone、雪兰诺公司药物Rebif和美国英克隆公司的抗癌药Erbitux。   同样,相对更侧重于实用科学的以色列理工大学,也拥有自己的产学研转化平台。   该校计算机学院负责人Aram Movsisian介绍,学校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输出大量实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