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或面临“金融陷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供给侧改革或面临“金融陷阱”.doc

供给侧改革或面临“金融陷阱”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资本自由化、且经济大势有下滑迹象的今天,供给侧改革可能会面临四大“金融陷阱”:利率双轨挤光实体利润空间;金融诈骗抢劫投资资源;杠杆推波助澜,金融动荡招致经济危机;中等收入金融陷阱   到底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应当是“保障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优质供给”,其他如调结构、释产能、去杠杆、减库存、辅创业、防危机等都是路径。   供给侧改革对今后相当长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深远,但在金融全球一体化、资本自由化、经济大势有下滑迹象的今天,供给侧改革可能会面临四大“金融陷阱”。 陷阱一:利率双轨挤光实体利润空间   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市场始终存在着“双轨利率”。也就是说,除了银行官方利率外,还存在另一个黑市利率。这个黑市利率的土壤,就是形形色色的地方融资平台和民间融资机构的所谓“市场利率”。这些融资中的相当一部分,实质上是高利贷。   中国的高利贷由来已久,2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借谷还役”,利息高达50%-100%;史上利率最高者为汉景帝著名的平乱借款,他如约支付了10倍的利息;到了元朝的“斡脱钱”,借一还二算是100%的利率;明清的“驴打滚”,月息一般为3分-5分、年息也有40%-50%。“坐地抽一”的“九出十三归”,年息也在45%之上……历朝历代的高利贷,那些借钱还债的让越来越多的自耕农失去土地、最终约1.3亿农户变成无地佃户;筹资经商者则会因不堪重负倾家荡产。   中国法律虽然不允许高利贷,却屡禁不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民间借贷的司法保护范围划定了年利率24%和36%两条“红线”。理由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杜万华所说的:“我们总结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情况发现,实体经济所创造的利润相应来说肯定没有这么高。”   今天,中国社会上五花八门的高利贷、变相高利贷,依然如雨后的罂粟花争相开放。2015年上半年中国法院审结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就有52.6万件,接近2011年全年的59.4万件。问题是,什么人从事利润如此丰厚的行业,可以赚这么多利润,不惜高利也敢借债?答案只有金融投机。   一个涨停板就是10%,每年按照每月一个涨停板计算,年利润率也可高达120%,特别是当你面对杠杆满仓、可能被强制平仓的绝境,人根本顾不得什么利率高低,只要能借到钱就已经万幸了。借贷人此时权衡的两端,一边是灰飞烟灭倾家荡产,另一边是虽负高利却能留下生机。   不仅是金融投机者,在实体经营过程中陷入资金瓶颈的实体企业,也会被逼上借高利贷的绝路。在夫妻借贷也要“息”的温州,“刀款”最高月息1毛5,一年的利息高达180%。2011年欠债跑路、自杀的90多个温州老板中,大多是因还不起高利贷所迫。2015年广东东莞、安徽广德等地方,也多有雷同事件发生,以至于暴力团伙追债事件频发。   关键在于,这种利率居高不下,不仅限于金融投机内部,在整个金融利率双轨的大框架下,借贷资本会毫不犹豫地流向利率更高的债主。利率数倍于银行的民间借贷资本,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会将大量金融资本吸引过去。   即便那些通过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可以从银行拿到相对较低利率贷款的实体经济企业,也会将贷款通过各种渠道,转贷给利率更高的资金市场。这些实体企业干到头利润也不过3%-7%,坐吃利差何乐不为?   定向降准、定向降息是中国独特的扶植实体经济的金融政策,时间将证明这是一项极具开创性的政府反周期金融政策。人民银行于2014年引入了“定向降准”考核机制,通过对满足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或小微企业。但在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和企业往往利用这一政府金融政策,将优惠贷款挪为他用。导致央行不得不于2016年2月19日宣布:“少数银行不再满足定向降准标准,因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作为浮动利率时代的金融衍生品避险工具,国外自1985年开始利率衍生品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场外交易业务自2006年1月开始试行。2015年中国银行间利率互换(IRS)市场成交量7.26万亿元。但这些业务仅限于银行之间,货币市场利率与存贷款没有直接联系,借贷双方不能通过与货币市场利率挂钩的衍生品交易进行利率避险。   即便有一天,中国的利率衍生品完全市场化后,享受作为政府定向降准、定向降息优惠利率的贷款,也不可以拿到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套利,因为这种套利与逃税无异。   马云说的好:“不是实体不行了,是你的实体不行了。”而他们之所以“不行了”,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借不到能让自己活命的贷款。   一个实体企业,不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员工培训,哪件事不是需要真金白银(融资贷款)?包括三板在内,中国能包装上市、直接融资的实体企业不过2800家,不到企业总数2258万家的0.02%。那些勉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