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doc
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
摘 要:本文通过对传统公共品博弈实验的描述和相关文献整理,试图寻找影响合作均衡解的部分因素,并在其中详细论述强互惠理论,由此引出一些关于建立合理惩罚机制的想法,希望能对解决现实中公共品供给困境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共品博弈;囚徒困境;合作;强互惠
一、传统公共品博弈的均衡结果
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合著了《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它标志着现代博弈理论的形成,博弈论思想也由此被正式引入到经济学领域。随后几年,纳什(Nash)在1950年和1951年提出了纳什均衡理论[2][3],泽尔腾(selten)于1965年发表了关于完全性的研究成果,哈萨尼(Harsanyi)则于1967年展开了对不完全信息的研究,而这些成果都使博弈理论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尽管博弈论被引入经济学界的时间很早,但经济学家们真正开始重视博弈论却是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这时他们的研究重心已逐渐由一般均衡转向对拥有有限信息的个人行为的分析,而将博弈论应用于公共品问题的论文也是在这之后才大量出现的,且由于公共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征,公共品问题一直都是历代学者试图解决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公共品博弈可以描述如下:
假设共有n个人参与到公共品的供给过程之中,每人都有y单位的钱且同时决定投资某个公共产品,gi表示参与人i投资的数额,a表示个体的边际报酬率(0 πi=y-gi+a∑nj=1gi(陈叶烽,何浩然,2012)[4]
在完全理性人假设的条件下,每个参与人都会选择搭便车,因为只有这种选择才能使个人利益最大化,此时gi=0,但若所有人都采取这种选择,那么必然会导致公共品供给失败,使集体陷入无人合作的均衡结果中,而这种博弈均衡结果一般被称为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非零和博弈的经典例子,它反映了个人选择与集体选择的差别与矛盾。我国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引入囚徒困境的概念,那时很多学者都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张维迎(1985)[5]曾在文章中写到,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李子江(1995)[6]也指出,囚徒困境的纳什均衡点不是帕累托最优的,当所有人都采取自己的最优策略时,整个系统的收益却将处于低点。
做为经典博弈理论关于完全理性假设的最经典应用,囚徒困境这种博弈均衡结果排除了任何合作的可能,即每一个理性人在面临选择时都会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标准从而做出背叛的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遥远的历史还是现在,个体间的合作现象却是普遍存在的,无关民族无关国家更无关教育程度,没有契约保障的合作显然具有普遍性,农村居民可以共同筹资修水渠,城市居民也会达成一致共同购买保洁服务以确保住宅共有部分的干净卫生,而这显然与理论上的公共品博弈均衡结果不符。
二、对完全理性假设的质疑
事实上,传统博弈论中的完全理性假设自诞生时起就不断遭受质疑,例如,Daniel Kahneman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中就详细研究了人的认知能力[7][8],并得出人某种情况下会存在认知不足的结论。Fehr与Schmidt(2005)[9]指出,人既有理性自利的一面也有不同程度的利他之意。Cardenas和Carpenter(2008)[10]总结的大量公共品博弈实验数据更证实了人的行为会偏离完全理性假设。
国内学者陈叶烽(2010,2012)写到[11][12],近几十年来的大量实验结果表明,现实个体并非都是理性人,而是具有异质社会偏好的个体。蔡晶晶[13]在2010年的文中也介绍过此类研究,并说明那些完全不了解搭便车概念的人,往往能在互信互惠的基础上形成复杂的合作系统。
现实中的人之所以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除了受限于本身的认知能力外,还受到诸如自我形象、社会评价和个人信仰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乎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正如马斯洛对人的需求所进行的分层,人们不仅在乎生理上的需要,安全、爱、他人尊重以及自己的社会实现也都非常重要,而这些需要共同驱使个体的行动,也正是因此,现实中的囚徒困境才不是绝对存在的。姜树广与韦倩(2013)[14]曾说,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的效用不仅取决于最终物质支付,还受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唐兵(2009)[15]曾指出,社区内部长期形成的社会机制,诸如声望、信誉、道德、舆论等,都形成了对其成员的无形约束,而这种约束的存在,使得个体间合作提供公共品成为可能,并在面对搭便车和机会主义等因素的诱惑下,取得集体的共同利益。
三、能解释公共品博弈合作均衡解的一些理论
目前理论界有很多解释现实个体间合作行为的理论,这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的路径研究.doc
-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免费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oc
- 公共场所“母婴室”或由立法保障.doc
- 公共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综述.doc
- 公共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doc
- 公共建筑在运营阶段的节能管理探究.doc
- 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础.doc
- 公共管理类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探析.doc
-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doc
-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城市公共交通供给.doc
- 2024年01月[江苏]北京银行南通分行(筹)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01月[浙江]2024华夏银行绍兴分行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2025至2030年多路电话费用管理系统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宠物定时器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窗显式防毒面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半导体空调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悬挂四铧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整流变压器行业发展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中国有机玻璃挤出内齿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docx
- 2025至2030年光纤6位跳线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铁路局招聘考试《铁路基础知识》100题及答案.docx
- 《QSY1237-2009-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pdf
-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实验题】(试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科版.docx VIP
- 农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双赢.docx VIP
- 技术标书技术方案(完整资料).pdf VIP
- 13G311-1:混凝土结构加固构造.pdf VIP
- DB21_T 1565-201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pdf
- 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_夏季防暑降温施工方案夏季防暑降温工作方案.pdf VIP
- 危重症患者口渴的护理PPT.pptx
-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下《12.2滑轮》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