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南诏古国史.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探南诏古国史.doc

初探南诏古国史   摘要:大理拥有灿烂的历史文化,是云南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国曾在这里建都,是当时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文解读了南诏国史中鲜为人知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大理深厚的人文环境和民族文化。   关键词:南诏;唐朝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在中国唐朝时代,彝族先民们在西南边陲建立了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甸、泰国的部分国土的巨大疆域的国家――南诏国。   一、南诏国的建立   在公元738年前,即中国唐朝时期,以洱海为中心的地区,号称“六诏”的彝族先民,各霸一方,以酋长的形式统治着各个部落。当时的六诏是:蒙舍诏(今大理巍山及南涧大部地区);蒙?`诏(今大理巍山北部及漾濞、永平一带);逗赕诏(今大理洱源邓川一带);施浪诏(今大理洱源县一带);浪穹诏(今大理洱源县);越析诏(今大理宾川一带)。其中,蒙舍诏在六部中实力最强,因地处六诏之南,称为南诏。   公元737年,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其他五诏,于738年建立了南诏国,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   从公元738年直至公元937年,南诏国历时299年,是历史上西南连续最强盛和疆域最大的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地方政权。   南诏国在统治西南边陲及部分南亚地区的过程中,经历从南诏王细奴罗、罗盛、盛罗皮至国王皮罗阁、阁罗凤、异年寻、寻阁劝、劝龙盛、马利晟、劝丰佑、世隆、隆舜、舜化贞等22个年号3个酋长王和10个国王的时代。   二、细奴罗、皮罗阁、阁罗凤、异牟寻   在解读南诏历史时,以下四个人物最为值得一提,即:细奴罗、皮罗阁、阁罗凤和异牟寻。   细奴罗是南诏最早的诏主。其祖先原居住于哀牢山一带,因避难同父亲逃到蒙舍川(今大理巍山),躬耕谋生,发展生产,形成部落并逐步强大。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细奴罗派儿子罗盛入唐朝贡,唐朝册封细奴罗为巍峰刺史,以后数年,细奴罗又多次派罗盛入唐朝贡,得到了唐王朝的大力支持,南诏更加兴旺强盛并崛起,为后来的统一六诏奠定了基础。   皮逻阁从公元728年至738年,先后统一了洱海地区,后又统一了云南东部原爨氏统治地区,逐步统一了云南。在738年,皮罗阁基本完成南诏立国任务后,建立了南诏国。   阁罗凤时期基本完成了南诏的完全统一建国,开疆拓土,建章制定。阁罗凤在青年时代,就参加了皮罗阁的六诏统一和云南的统一。南诏兴盛时期,在阁罗凤的亲自指挥下,联合吐蕃,多次大败唐军,形成了以唐军惨败的天宝战争。天宝战争的胜利,唐朝失去了对南诏的控制,南诏实际上成了独立王国。   阁罗凤时代的拓疆效果显著,除了云南全境外,拓展的疆域有:四川、贵州、广西以及东南亚、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缅甸等部分地区。同时,阁罗凤对南诏国的行政区划、官制、军制都作了开创性的建制工作。   异牟寻是阁罗凤的孙子,其当政时期(779-808年)是南诏疆域最大、国力最强盛的时期。由于唐、南天宝战争(750-754年)后,唐、南关系十分紧张,南诏依附吐蕃,由于吐蕃课重税、勒索进贡、扣押人质等因素,南诏对吐蕃不满,形成了唐、南、吐蕃三角矛盾紧张。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南、吐矛盾激化,异牟寻在反复权衡了各种关系后,决定从长计议,决计归唐,异牟寻分派三批使臣,与唐修好,恢复了唐、南的全面友好关系。从此,南诏和唐朝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   三、“天宝战争”   在南诏国的历史上,天宝战争是重要的一页。   公元750年前,南诏在西南边陲的统治,严重损害了唐朝的利益。天宝战争前夕,唐朝对南诏执行重赋税和兵役,并企图利用阁罗凤所贬的庶弟诚节取代阁罗凤。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至天宝九年(公元750年)阁罗凤起兵攻打姚州。这时唐朝也命鲜于仲通集结军队,三路南下,进攻南诏。此时,天宝战争全面爆发。   天宝战争,从750年至754年结束,长达五年之久,主要大的战争有三次。   天宝十年(751年),鲜于仲通率兵8万进攻南诏,此时阁罗凤派使者谢罪,并说明如果南诏一旦与吐蕃结盟后,云南即非唐的利害关系。但鲜于仲通一心要用武力征服南诏,并扣押南诏使者。囤兵于西洱河,并遣将军王天运从苍山西侧进军,以夹击之势攻击南诏。阁罗凤此时已无退路,只好派人向吐蕃援,联合吐蕃御敌。阁罗凤指挥南诏、吐蕃联军反攻,唐军大败。至此,唐军伤亡近6万余人,南、唐天宝之第一次之战结束。   天宝十一年(752年),南诏、吐蕃正式联盟。天宝十二年(753年),唐朝又命汉中郡太守司空袭礼,内使贾奇俊率军第二次进军云南,再置姚州。南诏和吐蕃联军迅速反攻,先断唐军粮草,再攻姚州,唐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