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目的;自学指导;实验原理;实验仪器;
;
;
;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五、注意事项
1.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
簧测力计调零后互钩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对拉过
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用;若读数不同应矫正弹簧测
力计或另换,直至相同为止.
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位置一定要
相同.;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
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间为宜.
4.读数时应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行,并使细绳套与
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避免弹簧测力计的
外壳与弹簧测力计的限位卡之间有摩擦.眼睛要正视弹
簧测力计的刻度,在合力不超过量程及橡皮条弹性限度
的前提下,拉力的数值应尽量大些.;注意事项;④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误差分析;误差分析;误差分析;误差分析;实验创新;实验创新;④测出这三条橡皮的长度L1、L2、L3,分别算出它们的伸长量X1= L1-L0,X2= L2-L0,X3= L3-L0。
⑤将X1、X2、X3按一定比例图示出来,以X1、X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求出其对角线OC′,比较OC′与OC的长度(即X3的长度)相等,且在一条直线上,则达到目的,若OC′与OC有一微小夹角θ,则有误差(图2-3所示)。;(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各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各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三段相同的橡皮筋,具有相同的劲度系数,故三段橡皮筋的形变量的大小代表了三段橡皮筋承受的力的大小,故必需b、c项.A、B两点固定,O点的位置则决定了三个力的方向(因绳中的力恒沿绳的方向),故必需d项.
(2)最简便的方法是:更换不同的小重物.;
; (2010·宁波检测)“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实-3-3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点,OB和OC为细绳.图实-3-3乙所示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__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
________是力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
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解析] (1)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是实验的理论值,即F;直接测量得到的是实际测量值,即F′.
(2)细绳的作用是对结点O施加不同方向的拉力F1、F2,换用橡皮筋拉结果是一样的.
(3)力的合成与分解使用的是等效替代法.B正确.; 2.如图所示是A、B两位同学在做本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可以判定其中 _____ 同学的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训练;当堂训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训体系-精选】=培训体系建立与实施之讲议【P045】试卷.ppt
- 电子软件互联网扁平化创意手绘模板概览.ppt
- 电子商务(二)概览.ppt
- 高一历史北师大版必修二同步:第五单元19殖民扩张与掠夺讲义.ppt
- 电子商务_售后服务概览.ppt
- 【南方新中考】2015中考(广东梅州)英语九年级复习配套+第一章+第二节+名词试卷.ppt
- 【南方新中考】(南粤专用)2015中考数学+第一部分+第五章+第1讲+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复习试卷.ppt
- 【南方新高考】2015年高考地理(广东通用)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试卷.ppt
- 【名校课堂】2016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简单机械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试卷.ppt
- AR1-unit8课文试卷.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