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1大專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蕭嘉惠.doc
PAGE 240
花蓮師院學報第十七期
PAGE 239
大專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
花蓮師院學報
民92,17期211-240頁
大專排球運動教練領導行為比較研究
蕭嘉惠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體育學系
(收稿日期:2003年5月15日;接受刊登日期:2003年10月6日)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並比較大專排球聯賽第一級選手,所知覺與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之差異情形,並探討臺灣地區大專排球聯賽第一級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230名參加大專排球聯賽第一級之運動選手,並以「排球教練領導行為與成績滿意度之關係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根據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經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one-way MANOVA)、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多元逐步迴歸(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及薛費氏法(Scheffe’s method)等統計方法處理,所得結果經討論後之結論如下:
一、大專院校排球聯賽第一級選手所知覺與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差異頗大,而過去的許多研究(陳玉娟,民84;鄭敏雄,民81;Chelladurai , 1984;McMillin, 1990)均認為:選手知覺與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一致性愈高,選手的滿意度及參與校隊訓練的意願也會相對提高。因此,教練應提高訓練與指導行為、民主行為、關懷行為、與獎勵行為,以縮小選手對教練領導行為「期望」與「實際」上的差距,並提高團隊績效。
二、選手會因背景變項(性別、年齡、隊齡、訓練頻率)的不同,而影響其知覺與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同時,選手性別、年齡、隊齡、最高運動成就上的差異,亦會影響其對成績表現及教練領導行為的滿意度。且大多數的研究結果,也都與本研究結果持相同的論點。因此,教練應瞭解選手的差異及選手實際的需求與期望,並正視選手期望的與實際感受到的教練領導行為間的差異,進而縮小兩者間的差異及提高選手的滿意度,應是現階段從事教練實務工作者應努力的方向。
三、選手知覺的與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差距,能有效預測選手對成績表現及教練領導行為的滿意度。因此,若要提昇選手對成績表現及教練領導行為的滿意度,就應加強教練領導行為的四個向度(訓練與指導行為、民主行為、關懷行為、以及獎勵行為)。
四、本研究以選擇的前因變項(選手個人特質、環境變項),比較知覺及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成績表現、及滿意度之差異,並應用選手知覺與偏好的教練領導行為差距來預測結果變項。其結果部分支持其他研究之共同發現,部分則仍未有一致之看法。不過,本研究之具體結果,仍可驗證Chelladurai 的多元領導模式。
關鍵詞:教練領導行為、多元領導模式、滿意度
PAGE 212
花蓮師院學報第十七期
壹、緒論
第一節、問題背景
領導行為早從摩西時代即已存在(劉明德等,民82),而教練領導行為也一直是許多學者、政界及實務業界所關注且極欲探究的課題。Slack(1997)也指出,領導在管理學領域中是相當神奇的一個課題,從沒有一個研究課題像領導理論般的為研究者所矚目。的確,有關領導的科學探究從二十世紀開始後,歷經領導者特質論(Trait Approach)、行為論(Style of Behavioral Approach)、權變論或情境論(Contingency or Situational Approach)乃至現今的奇魅領導(Charismatic Leadership)或轉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理論等都有相當的研究結果,惟大多數的研究視野多未能寬廣,所以有效領導者(effective leader)究竟如何造就,仍是沒有一致的定論(李茂興,民81;李茂興、李慕華、林宗鴻,民83;李菁芬、李雅婷、趙慕芬,民84;洪光遠,民79;郭建志,民84;劉明德等,民82;Bridges Roquemore, 1992;Slack, 1997)。因此,最近的研究則漸漸以整合性的概念結構來探討如何改進組織的領導結構與效能(鄭志富,民86)。
而在運動的情境中,因競爭日益激烈,科技之發展更使得運動團隊、選手、及教練倍感壓力。Chelladurai(1993)認為,教練的領導行為對整個運動團隊的型態及發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歷史學家也譽稱教練為運動競爭的新管理專家(new management experts),認為隨著運動成績的受重視,運動教練所扮演的角色將更加受到矚目(楊志顯,民87)。然而,運動教練在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既複雜且多樣,使得教練的工作充滿著高度冒險、高度壓力、高度挑戰、以及高度創新(鄭志富、方明營,民83)。教練除必須肩負領導團隊達成組織任務外,更要是嚴師又要是慈父、心理諮商員、愛情顧問..等,著實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