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常见病虫害 虫害 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 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病害 真菌病害:水稻恶苗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 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基腐病; 病毒病:条纹叶枯病、矮缩病。 第一章 水稻虫害防治 二化螟 纵卷叶螟 稻苞虫 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二化螟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高粱等作物。水稻分蘖期受害可造成枯鞘、枯心苗,穗期受害可造成虫伤株、枯孕穗、白穗等,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50%以上。 一、形态特征 成虫:前翅近长方形,灰黄褐色,翅外缘有7个小黑点。雌蛾体长12~15毫米,胸部和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色;腹部纺锤形,背有灰白色鳞毛,末端不生丛毛。雄蛾稍小,体长10~12毫米,胸部和前翅颜色比雌蛾稍淡,呈灰黄褐色;前翅中央有1个灰黑色斑点,下面还有3个灰黑色斑点;腹部瘦小,圆筒形。 卵 卵块为扁平椭圆形,几十粒至几百粒呈鱼鳞状排列成块。表面覆盖透明的胶质物。卵初产时呈乳白色,至孵化时呈黑褐色 幼虫 分5龄和预蛹,初孵化时为淡褐色,头为淡黄色,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老熟幼虫呈淡褐色。 蛹 呈圆筒形,尾端臀棘扁平,有1对刺毛,背面有1对角质小突起,后足与翅芽相齐,初化蛹时,体由乳白色到米黄色,腹部背面尚存5条明显纵纹,以后随着蛹色逐渐变淡,5条纵纹也逐渐隐没。 二、为害状 二化螟蚁螟孵出后,先在叶鞘内侧群集为害,造成枯鞘,二龄以后分散转株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三、防治技术 防治枯心病: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块孵化始盛期进行调查,当查到丛枯鞘率超过10%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虫伤株:根据当地病虫测报站的病虫情报,在卵盛孵期对齐穗前的稻田用药一次。如果二化螟发生量大,5~7天后再用药一次。 可选用的药剂 ①每亩用20 %三唑磷乳油100~120毫升;②每亩选用: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毫升;③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毫升;④每亩用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35克;⑤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10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45~50千克喷雾。 四、注意事项 要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已经对杀虫双、杀虫单和三唑磷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注意选用其它有效药剂。杀虫双、杀虫单对家蚕高毒,锐劲特对蜜蜂、虾、蟹高毒,注意使用安全。 防治二化螟时,田间保水3~5厘米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叶片造成白叶,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引起水稻减产,一般可造成损失10%~20%,严重的可超过50%。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为1厘米,体黄褐色。前翅有两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一条短线,外缘有一暗褐色宽带。 卵:卵一般单产与叶片背面,粒小。 幼虫:一般稻跳间出现大量蛾子约1周后便可见幼虫,刚孵化出的幼虫很小,肉眼不易看见。低龄幼虫体淡黄绿色,高龄幼虫体深绿色至橘红色。 蛹:体长7~10毫米,圆筒形,初淡黄色,渐边黄褐色,后转红棕色,外常包有白色薄茧。 二、为害状 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期都能遭受稻纵卷叶螟为害,以幼虫啃食稻叶片叶肉(仅留下表皮)。低龄幼虫常在新展出的嫩叶尖(上部)结成小虫苞或称束叶苞(叶苞下端可见丝状相连),苞中90%以上有活虫。幼虫食叶留下表皮,远见白色。因此,当发生量大时,为害后可见白叶满田。一头幼虫一生可食叶5~10片。幼虫通常有5个龄期,1~3龄幼虫食叶量仅为10%,高龄幼虫取食量大。 三、防治技术 防治策略:防治稻纵卷叶螟以保护水稻三片功能叶为重点,按照防治指标,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同时注重选用抗(耐)虫品种、肥水管理和保护天敌。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基肥足、追肥稳、后期不贪青)的方法,调控水稻生长。2、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天敌有绒茧蜂、蜘蛛、青蛙、蜻蜓、隐翅虫等。尽量减少使用对天敌杀伤力大的农药,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水稻分蘖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稻螟虫尽量选用Bt复配剂或其它生物制剂,以保护天敌。 3、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为卵孵化至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指标为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分蘖期25丛超过15个新虫苞、孕穗期25丛超过10个新虫苞时,立即进行防治。如少于15个新虫苞则暂时不需要防治,但需要每隔1天调查一次,以观测其发生情况。防治药剂可每亩用①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克;②18%杀虫双水剂300毫升;③40%毒死蜱乳油60~70毫升;④5%氟虫腈(锐劲特)悬浮剂30~40毫升。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加水50千克喷雾。 四、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