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为例.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业为例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以信息管理类 专业为例? 李兴国 1,顾东晓♀,1,2,李慧慧 1,顾佐佐 3 (1.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2.南京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江苏 南 京 210093; 3. 安徽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摘 要:本研究从心理学视角,基于人格理论提出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大学生进行 调研,收集了 212 份有效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认知、创新环境、实践活动皆对大学生 创新能力呈现正向显著影响,其中,实践活动是最重要和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人格特征会对行为特征产生 显著影响,但二者与知识体系并不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 体系改革、实践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认知心理学,人格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 1 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首要使命,创新人才培养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国家的未来,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使命[1]。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创新能力不 强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钱学森之问”的产生更是激起了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 上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这个重大问题的热议[2]。创新性人才培养是一项全新的十分复杂的系 统工程,它涉及到教育思想、教学管理、课程教材、方法措施以及教育评价等方方面面的问 题,是一种旨在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思想教育和行为[3]。该问题解决 的前提是弄清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本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差距以及主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王汉清、况志华等人[4]运用 智力、创造力倾向测验量表调查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总体状况,包括智力水平和创 造力倾向。龚放、吕林海等人[5]研究了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指出学习参与 差异低是影响我国学生创造性的重要因素。陈德文[6]研究了高等教育改革与学生创新精神的 培养的关系。除了上述有关大学生创新能力状况、特征以及创新精神的研究,近年来实践活 动和实践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受到高度重视。杨宝山[7]从实践能力评价的理论、政策和 措施等层面发掘问题,提出了面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评价方法;李培根[8]认为主动 实践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周彩姣[9]通过调查研究指出,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现状与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提出了相关完善策略。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创 新能力培养方面已有研究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状况,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理念、体制、机制 问题,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定性分析与研究方面都有较为丰富的文献成果, 但目前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和路径尚不明确,在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缺 乏实证分析成果的有力支持。 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联网工程、图书馆学、档案管理等为 代表的信息管理类专业在我国高校中普遍开设,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全国开设的学 ? 基金项目:受安徽省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 2012jyxm031)、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110-034065,)、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项目7130104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4T70508、2013M541651)、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 (1302129C)等支持。 通信作者:顾东晓(1980-),男,安徽寿县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E-mail: gudongxiao@。 校接近600所[10]。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广 泛应用,作为一门融合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新兴交叉学科,该类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对于我国 实现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1,12]。本研究以信息管理类专业为例,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研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了三个重要影响维度—— 环境维(Environment)、认知维(Cognitive)、实践维(Practice)与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Ability for Innovation, AFI)的关联模型——ECP-AFI模型。该理论有望为信息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 评价、专业培养体系建设以及今后该类专业人才培养国家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新的科学依 据。 2理论综述 创新通常被定义为产生新颖和有价值的想法的认知能力[13]。对于大学生来说,创新能 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教育过程中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