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2385934.[www.zhiyouxiazai.com].奥数 二年级 讲义 小二教案 154 第二讲 数数与计数.doc
第二讲数数与计数
例1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多少个点?
1: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数,见下图.
5+5+5+5=5×4.
2:从左至右一列一列地数,见下图.
点的总数是:4+4+4+4+44×5·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的,不会因为 5×4=4×5
从这个等式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 两个数相乘,乘数和被乘数互相交换,积不变 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正因为这样,在两个数相乘时,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再区分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如果用字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交换律可以表
×a.
方法3:分成两块数,见右
前一块4行,每行3个点,3×4个点.
后一块4行,每行2个点,2×4个点.
两块的总点数3×4+2×4.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总的点数的多少都是一定3×4+2×4=5×4.
仔细观察图和等式,不难发现其中三个数的关系: 3+25
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写成:3×4+2×4(3+2)×4
也可以把这个等式调过头来写成: (3+2)×43×4+2×4.
这就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b、代表三个数,那么乘法对加法的分配 律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
(+b)c=a×c+b×c
分配律的意思是说:两个数相加之和再乘以第三数的积 等于第一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加上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积 之和.
进一步再看,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括号中是减 情况呢?请看下面的例子:
计算(3—2)×4和3×4×4.
解:(3—2) 4=1×4=4 3×4-2×4=12-8=4.
两式的计算结果都是4,从而可知:(3—2)×4=3×42×4
这就是说,这个分配律也适用于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差与第三个数相乘的情况.
如果用字母、b、(假设b)表示三个数,那么上述事实可以表示如下:(a-b)×c=a×c-b×c
正因为这个分配律对括号中的“+是,通常人们就简称它为乘法分配律.
例2 数一数,下左图中的大长方体是由多少个小长方 体组成的?
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上右图.。
4×2个 4×2个 4×2个
(4×2)×3个.
2:从左至右一排一排地数,见下图.
2×3个 2×3个 2 × 3个2×3个
四排小长方体的总个数为(2×3)×4.
若把括号中的2×3看成是一个因数,就可以运用乘法交4×(2×3).
因为不论人们怎样数,原图中小长方体的总个数是一定(4×2)×3—4×(2×3).
这就是说在三个数相乘的运算中,改变相乘的顺序,所得的积相同.
或是说,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 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去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就 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 示如下:(×b)×c=a×(b×c).
巧妙地运用乘法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可使得运算变
从数数与计数中,还可以发现巧妙的计算公式.
例3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点?
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下图.
1+2+3+4+5+6+7+8+9=45.
2:补上一个同样的三角形点群(但要上下颠倒放)和原有的那个三角形点群共同拼成一个长方形点群,则显(见下图):
三角形点数长方形点数÷2
因三角形点数1+2+3+4+5+6+7+8+9
而长方形点数10×9=(1+9)×9
代入上面的文字公式可得: 1+2+3+4+5+6+7+8+9(1+9)×9÷2=45.
进一步把两种方法联系起来看:方法1是老老实实地直接数数.
方法2可以叫做“拼补法”.经拼补后,三角形点群变成了
即 1+2+3+4+5+6+7+8+9 (1+9)×9÷2.
这样从算法方面讲,拼补法的作用是把一个较复杂的连700多
再进一步,若脱离开图形(点群)的背景,纯粹从数的方面
这个等式的左边就是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相加之和,1又叫首项,最后一个数9叫末项,共有9个数又可9项,这样,等式的含义就可以用下面的语言来表
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前几项的和等于首项加末项之和和=(首项+末项)项数÷2
这个文字式通常又叫做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例4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点?
1:从上至下一层一层地数,见下图:
2+3+4+5+6=20.
方法2:补上一个同样的梯形点群,但要上下颠倒放置,
由图可见,有下列等式成立:
梯形点数=长方形点数÷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考研数学大纲解析之多元函数微分学.doc
- 2016考研数学高数:一元函数微分学需掌握的九个点.docx
- 2016考研汉语言文字学就业解析.doc
- 2016考研泄题.doc
- 2016考研生态学专业解析.docx
- 2016考研知识点党史21条.doc
- 2016考研:最受理科生青睐的10大专业院校(九).doc
- 2016航空用品邀请函.doc
- 2016重庆选调生考试:科技常识之热力学三定律.doc
- 2016青海选调生备战行测练习12.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课件 第四单元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2.口算减法 第3课时 解决问题.pptx
- 汉源__感动服务培训课程讲义.pptx
- 2025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坚守与发现:平凡中的非凡价值”审题立意及范文-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 液压站讲义原理图.pptx
-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数据分析初步 综合素质评价(含答案).docx VIP
- 2024年数控铣工(中级)技能鉴定考试题库资料-上(单选题汇总).pdf
- 闪电战及其应付之策.pdf VIP
- 2025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之物质结构与性质(解答大题).doc
- 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专题党课讲稿四篇.docx VIP
- 医院护工培训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