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考试资料汇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考试资料汇编

1.请结合具体的课文,以及各自的生活背景、思想内涵、文学风格分析李白和杜甫为什么分别叫作诗仙和诗圣(10分) 答题要点(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1)王维:一生笃信佛教,受禅学思想影响很深。表现在诗歌创作上,他不仅能把佛教义理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能以其对佛教的认识来丰富诗的内涵。他的山水田园诗多宣扬隐居生活和佛教禅理,表现“空”“寂”“闲”的境界,流露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情调,这正是“禅心”的象征。(参考作品:《汉江临泛》《鹿寨》) (2)李白:为人豪放,不拘小节,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多种浪漫主义手法,在他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夸张、惊人的想象和精妙的比喻,情感炽热,个性强烈,形成豪放飘逸的诗风,有“诗仙”之誉。(参考作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 (3) 杜甫:出身世代“奉儒守官”之家,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非常关注。半生流离失所,使其得以深入社会,真切认识现实黑暗和百姓苦难。他的众多诗歌作品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苦难,在艺术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被称为“诗圣”。(参考作品:《又呈吴郎》《秋兴》) 2请举例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寓生动于平常质朴的风格。(20分) 答题要点(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这首诗的取景、造句都很质朴。特别是中间描写田园风光的十句,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随视线转移所取的种种景色,都是农村最常见的事物,毫无夸饰,所用语言也几近口语,无雕琢痕迹,但却浅中寓深,淡中见味,充分体现出陶渊明清新淡远的审美情趣和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 诗中多处借比喻达意。用“尘网”和“樊笼”比喻仕途的束缚和险恶,贴切醒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包涵多重喻意:“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锢;树林、深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句的总体喻意,则是诗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追求。这些比喻,使诗的旨意更加鲜明生动。 3《长恨歌》作者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否前后矛盾?应如何更好地理解?请结合具体课文内容进行分析。(20分) 答题要点(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大致可分四段来看。 第一段写李、 杨会合经过及对杨的宠幸;第二段写变乱爆发,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第三段写李重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段写杨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全诗对李、杨情事的描述,虽依据不定的史实与传说,但已融进了作者的艺术想象和思想感情,因而这首叙事长诗具有浪漫的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抒情气氛。 诗歌叙述的是一出美化了的宫廷爱情悲剧。对李早先的耽乐误国,作者不无讽刺。对李、杨后来的生死相隔,作者怀有怜悯。对李、杨不顾人天阻隔、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深情,作者则深表同情。 尽管此诗内容也有所“讽刺”, 但基调显然还是同情和激赏。 本诗情节曲折生动。这既归因于李、杨情事本身的离奇,也源自诗人的精心构撰。按理,至贵妃身死,悲剧已经完成,而作者却匠心独运,大肆铺写玄宗在幸蜀途中、还京路上以及回长安后对杨的苦苦思念,流丽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继续深入发展,这不仅生发出了整个第四段的一系列情节,使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而且还在皇帝身上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感情,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题。 作者用力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对唐玄宗,主要突出了他早先的耽乐误国和晚来对杨的苦苦相思;对杨贵妃,则着重描绘了她的美丽风姿和身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作者将笔触深入到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如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再如第四段“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写贵妃的震惊、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 诗人都尽力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又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故写得颇合情理。 4、分别以具体作品为例,结合身世、思想,谈谈同为豪放词人的苏轼、辛弃疾,词作风格有何不同(20分) 答题要点(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 苏轼:很达观的文人。虽然他的政治生涯一直很不顺达,但是他的学问他的个性,使他始终能够很洒脱很轻松的看待生命中的挫折和不满意,所以苏轼的豪放是从心里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给人的感觉是飘逸和洒脱,如行云流水。(参考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最大的愿望是收复北方失地。但是南宋是一个懦弱的王朝。大部分当权者是主张苟且偷安的主和派,毫无疑问,主战肯定会得罪当权者。他英雄一样直爽的性格,使他的愿望一直不能够实现,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就自然充满了一种冲天的豪放感觉,弥漫着一个爱国战士的悲壮和激情。可是他的不受重用又导致他的失意,这就在豪放之外多了一些杜甫似的沉郁。(参考作品:《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5、《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