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分析.docVIP

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分析.doc

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分析   摘要:调查分析了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的邻体干扰指数,结果表明:外环林带林分内,植物个体大小与基株的胸径、邻体胸径、邻体距离、邻体冠幅相关。群落内个体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种内竞争,且种内、种间及与整个林分的邻体干扰指数强度都随着基株木个体的增大而下降。提出了应依据邻体指数对植物生长空间的最适宜范围、邻体干扰程度等进行量化,选出各类植物群落中邻体间的较适宜的生长空间,并与群落中单位面积株数值与群落冠幅总面积等密度因子结合,为进行必要的经营措施提供基础。   关键词:关键词:上海外环绿带;植物群落;邻体干扰;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003-03   1 引言   植物群落中的植物个体间的关系十分复杂,相邻个体为了获得适宜自己生长的最佳生态位,必然与其它个体争夺环境资源如光、热、水、营养物质等,生物与环境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是生态学领域里的邻体干扰[1]。影响植物个体生长的因素很多,不仅有自身的遗传特性有关,也与其所处的生境质量以及它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干扰或竞争对植物个体生长和植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动态有着重要的影响。植物邻体干扰研究是揭示植物种群竞争能力及其在群落中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2]。本文通过对上海市外环绿带群落邻体干扰特征的研究,以揭示群落个体大小、距离远近与邻体干扰的关系,为进一步了解环城绿带的群落竞争和密度效应,为分析绿带的潜在的问题和探讨有效的调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区自然概况   上海市环城绿带规划总面积6208 hm2,1995年启动建设,至2015年底,环城绿带已累计完成面积约3555 hm2。建成区域的绿带以生态为核心,与自然水系、湿地、田园风光等共同构成具有生态防护、景观观赏、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公共服务、隔音降噪、减排治霾、防灾避难等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绿地。特别是早年建成的林带,已经大树成荫。绿带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也是群落结构和种群的演变过程。群落的密度虽然表现在数量上,而实质是群落种内和种间的竞争过程和状态。植物的邻体干扰是群落邻体间为争取可利用资源而产生的负作用过程,与邻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邻体对可利用资源的影响程度有关。   构成外环绿带的乔木出现频率较高的植物主要有: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意杨(Populus deltoids)、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灌木主要有:蚊母(Distylium racemosum)、狭叶十大功劳(Mahonia fortunei)、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等;人工种植的地被植物主要有: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鸢尾(Iris tectorum)、红花酢浆草(Oxalix rubra)、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上海市外环绿带浦东新区三林段、南汇横沔段、闵行顾戴路段林带群落进行邻体干扰调查,在林分中选择一代表性基株,测定与其直接相邻植株的距离、胸径和冠幅,调查样地共6个。邻体干扰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3]:   4 结果与分析   4.1 各样地的密度和优势度比较   邻体调查主要的因子有基株的胸径、邻体胸径、邻体距离、邻体冠幅等,并对群落内的光照强度和群落外的光照强度进行比较,通过邻体间的生存空间和干扰系数等公式和模型来分析群落布局结构的现状[4]。调查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6个样地的密度均较高,并具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样地6和样地3的密度高达70.22%和53.69%, 其它样地的密度在31.42%和38.74%之间。而样地间的优势度差异明显大于密度间的差异。样地1和样地2的优势度最大,这与样地主要由杨树和香樟组成,特别是杨树生长迅速有关;样地5的胸径较大,而样地6的密度较大,该2个样地的优势度也比较大,而样地3的广玉兰径级小,样地4香樟的密度小,它们的优势度的密度和优势度均比较小。由此可见,绿带群落的优势度不仅与密度有关,更与树木的径级有关。   4.2 各样地的冠幅差异比较   样地间的树冠冠幅的差异与树木胸径和优势度的变化相似,样地1和样地2的冠幅较大,其次是样地3,而样地6的泡桐栽植的时间短,密度大,树冠生长空间受到限制,冠幅最小。样地的透光率与树冠冠幅正相关,样地5由朴树和榆树组成,枝繁叶茂,树冠重叠,透光率最低,样地1和样地2的冠幅大,透光率也比较低,而样地3、4和6的林冠稀疏,透光度高。   4.3 各样地的邻体指数比较   干扰植物生长的因素包含多方面,如种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