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2知识框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二 知识框架构建 第一单元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两点分三段(对比课本32页世界城市发展阶段记忆) 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增长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高低高 低低低 再生产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过渡型 现代型 要点 分布: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一些土著居民。 发达国家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进入此阶段。分布: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家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进入这个阶段。分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这个阶段。 分布: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这个阶段。 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思路:问题→危害→措施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问题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②青少年儿童比重大 ①人口增长缓慢②人口老龄化 危害 ①加大对资源、环境、经济、就业的压力 ②造成人口增长惯性 ①劳动力、国防兵员不足②青壮年及社会负担过重③老龄化严重等 措施 计划生育 ①鼓励生育 ②接纳海外移民 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看课本P7页最后统计图) 特点 原因 60年代 1959-1961 负增长 三年自然灾害,政策失误 1961-1971 出生率迅速增加,自然增长率高 社会稳定,鼓励生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80年代 初期 出生率下降 计划生育 中后期 出生率上升 三年自然灾害后出生的人口进入婚育期 四、人口现状 世界:1、1999年10月12日,世界“60亿”人口日 2、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国 印度 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俄罗斯 日本 尼日利亚 墨西哥(中度美印尼 巴西基 孟俄 本亚 墨) 中国:2007年数据(国家统计局)出生率:12.14‰ 死亡率7.06‰ 自然增长率5.08‰ 城镇人口比重:45.68% 性别比:106 2000我国基本步入老龄化阶段,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进入低速增长阶段 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1、人口总量: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2、性别构成: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3、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4、城乡人口比重: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 定义(与人口流动对比记忆,注意区别) 人口流动 国际:外籍劳工 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由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国内:民工流(农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 1.动因 推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收入低,战争,宗教迫害 拉力:“三高”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率、高收入 阻力:交通、政策、户籍制度等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出地:①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安排劳动力②增加经济收入③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保护生态环境⑤高技术人才流出,造成人才外流⑥带来留守家庭与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⑦可能造成劳动力缺乏的问题 对迁入地:①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②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③促进资源的开发④高技术人才迁入,节省教育和培训成本⑤给资源与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⑥加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 闯关东、雁南飞、孔雀东南飞、民工流、民工荒等现象的解释和原因分析。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人口的分布 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对比世界城市分布) 原因:平原面积广阔,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1、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高原的原因:热带多雨地区:①热带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②排水通畅③超出疟蚊分布线,免受疟疾困扰④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三、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警戒值,最大值) 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首要因素)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人口合理容量:最优值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