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编号030402Z1.doc
课程编号:030401Z1
课程名称:普通生物学
英文名称:General Biology
学时与学分: 32/2
先修课程要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适应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参考教材:教材:《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吴相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普通生物学》(第一版)陈阅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Biology》3ed,Fried,G.H.,Hademens,G.J.著,科学出版社,
《动物生物学》刘凌云 郑美光
3、细胞生物学(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细胞能量与代谢、细胞分裂与周期):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体系;细胞质膜与跨膜运输;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和膜运输,细胞的分泌与内吞作用;细胞骨架的组成和功能,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4、动物生物学(免疫系统与免疫、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感受器与效应器、生殖和发育):人体的免疫系统与功能,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抗体的产生过程;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以及在体内调节中的作用,化学调节的性质;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系统的结构,脑电波,动作电位;无脊椎动物的视觉器官,脊椎动物的眼,感光细胞,感光色素的光化学反应;听觉与平衡感受,味觉与嗅觉;有性生殖,人类的生殖,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人类的胚胎发育。重点和难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反应区别、化学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动物胚胎发育的一般模式。
5、植物生物学(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营养和运输、植物的调控):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及生殖和发育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植物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分布、营养功能、吸收利用,必需营养元素亏缺和过量的症状的生殖方式以及生殖和发育 内容 学时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备注 绪论 生物学发展历史、进展以及研究对象和方法 2 0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2 0 第二章 细胞的形态与结构 2 0 第三章 细胞能量与代谢 2 0 第四章 细胞分裂与周期 2 0 第五章 动物免疫系统与免疫 2 0 第六章 动物内分泌系统与化学调节 2 0 第七章 动物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2 0 第八章 动物感受器、效应器 2 0 第九章 动物生殖和发育 2 0 第十章 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育 2 0 第十一章 植物的营养和运输 2 0 第十二章 植物的调控 2 0 第十三章 生物的进化 2 0 第十四章 原核和植物多样和进化 2 0 第十五章 动物多样性和进化 2 0
六、考核方式
考查,以平时到课情况、课外作业、课堂互动和书面闭卷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成绩。
七、制订执笔者:朱建裕
审核者(教研室主任或研究所所长): 杨宇
批准者(教学院长): 宋晓岚
课程编号:030402Z1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
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学时与学分: 48/3
先修课程要求:普通生物学,普通化学
适应专业: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参考教材:
周德庆著,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沈萍等,微生物学第2版,高教出版社,2006。
Prescott L M, et al., Microbiolog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五版影印版)。
Brock微生物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7(第十版影印版)。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为微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和遗传变异等生命科学共同特性,及与工业有关的微生物的特殊生长规律和代谢机能。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的微生物实验操作基本技能,能初步独立分析和解决工业生产中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它的目的是使学生连同其他学科基础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艺学等构筑学科专业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体系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要素。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同时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一道培养学生基本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普通生物学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样性的相关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和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 绪论与概要
基本内容:微生物的概念与特性,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微生物学科的发展。
重点难点: 微生物学的定义、类群、特点研究对象,微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复旦大学介绍-PPT简介(经典版).pptx VIP
-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 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儿科三基三严考试题库.doc VIP
- 品管圈PDCA参赛作品-血透中心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合格率医院品质管理案例(1).pptx
- 2025耐碳青霉烯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诊治和防控指南推荐意见(全文).pdf VIP
- 二零二三年 优质公开课10的认识.ppt VIP
- 基于统计方法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pdf VIP
- 沙场转让合同协议书.docx VIP
- 数字医学专业介绍.pptx VIP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