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锁定接骨板系统外科技术 Surgical technique of metal locking osteosynthesis 寇 万 福 前 言 传统接骨板的贡献 1、缩短了骨折治疗周期 2、基本满足恢复患肢功能的需要 传统接骨板固定的理念 1、解剖复位 2、加压固定 传统接骨板带来的并发症 感染、骨萎缩、骨坏死、延迟愈合、骨不连、感染和再骨折等 锁定板产生的背景 生物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论 内涵: 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的血运,固定确切而无需加压 原则: 1. 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 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骨折块的解剖复位, 3. 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更好的内固定器材 4. 减少内固定物与骨之间的接触面(皮质外及髓内) 5. 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锁定加压板设计理念 支架与钢板的结合 1、头部带有螺纹的锁定螺钉与钢板的锁钉孔构成内固定支架锁定单元 2、传统螺钉与动力加压孔构成加压 单元 锁定板的结构特点 解剖钢板 与骨面有较好的贴附 有限接触 尽量减少对骨膜的压迫 锁定螺钉与锁钉孔构成成角稳定结构 接骨板边缘逐渐变薄,减轻对组织损伤的程度 接骨板头部边缘有数量不等的小孔,可以用于克氏针临时固定或缝合软组织固定 锁定加压接骨板系统应用原则 单纯应用加压孔--加压接骨板 单纯应用锁定孔--桥接接骨板 两者结合-----加压锁定接骨板 适应症 加压技术--关节内骨折;简单的骨干骨折 桥接技术--多折块的骺部和干部骨折 两者结合 1、涉及到关节的干骺端多折块骨折 2、具有不同类型的多节段骨折,即加压应用于简单骨折;桥接应用于多折块骨折 锁定板具体适应症 关节周围骨折 支架和加压作用 复杂的粉碎骨折 不需精确复位,支架弹性固定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成角稳定作用,较强的把持力 假体周围骨折再修复 锁定螺钉单皮质固定 锁定板、锁定螺钉应用 抗拔出能力怎样? 螺钉到底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呢? 钢板长度如何选择? 到底锁定接骨板上需要打多少螺钉才比较合适?是越多越稳定吗? 螺钉的旋入、取出、钢板的折弯? 螺钉的位置 A 简单骨折并且骨折块之间的间隙小于2mm,一个或两个骨折区边的孔不应该打螺钉,以便保留骨折的微动。 B 对于粉碎性骨折,我们建议骨折区两边各三枚螺钉,并且中间的两枚螺钉尽可能靠近骨折区。 C 如果由于解剖形态的原因,接骨板和骨的距离较大,则螺钉的位置需要靠近骨折区以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D 为了提供足够的固定稳定性,最远端的两个螺钉必须打入 螺钉的数量 a 对于负重的股骨和胫骨骨折,主要对抗轴向负荷。我们建议在骨折区两侧各使用2或3枚螺钉 b 对于肱骨和前臂的骨折,主要需要抗扭力。每个主要骨折块建议3-4枚螺钉固定 锁定板的优点 对于粉碎性骨折固定有比较优势――桥接固定原理 在骨质疏松骨的固定中有相当优势――成角固定,抗拔出力较强 在骨量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单皮质固定(在假体周围骨折固定中有相当优势) 相对于传统钢板,螺钉的应用比较少(一般情况下上肢为8枚螺钉;下肢为6枚螺钉) 锁定螺钉可以不用攻丝或骨钻,因为锁定螺钉为自攻自钻螺钉 锁定钢板可以有效地降低I和II期复位丢失 锁定钢板与骨皮质间无加压力,故对骨膜不产生压力,从而保护骨膜的血运 锁定钢板在手术技术上可以满足微创操作的要求,可以很好地保护骨折局部的血运,进而不需要植骨操作 内固定支架弹性固定,在载荷存在的情况下,骨折块间有应力刺激(2mm的微动)。这种刺激有利于骨痂形成。所以有利于骨折愈合 First clinical results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144 patients( f:67;m:77) 169 fractures 51.4 years (average age) 术后6周 65-year-old woman with fracture of the distal radius, type 23-C3, after fall (a). Stabilization of the fracture with an oblique angled 3-hole LCP T-plate 3.5 (b). 9-year-old male, Judo, tibia sha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