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第5课《定风波》课件选编
金太阳好教育云平台
定风波
1、认识学习本词的表达技巧。
2、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
3、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
本课首先从生活场景导入,进而回顾旧知,请同学自己介绍苏轼及其作品,老师可以稍作补充。接下来自由诵读,初步感知,翻译序中内容,概况这首词作的大意。进入课文讲解,通过具体问题研讨,探究体会词的内容。接下来尝试背诵,把握主人公形象,归纳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最后知识迁移,课堂训练,总结全文。
在讲解课文时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探究、分析具体的语句,让他们尝试自己说出观点,进而体会词作内涵,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本课由生活场景导入,可拉近同学和文本的距离。最后配置了一篇作文,可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同学们有没有在路上被突然而至的雨淋过呢?你当时的心情怎样?有没有写一篇作文记下来?
……
一千多年前,文化巨人苏轼也被雨淋过。他当时被贬黄州,有一次准备到沙湖买田终老,在回去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不巧的是雨具被先行的人带走了,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浑然不觉,并写下了一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千古名篇《定风波》。
初感知:
1、翻译小序
2、复述词的大意
3、简要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定风波 朗诵
初感知:
上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下片: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心境,下片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雨势如何,是大还是小?作者是怎样面对的?
大部分同学可能认为雨势比较大,因为可以听到风穿过树林,雨打击树叶的声音,还有前面序里也提到同行皆狼狈。不过有可能有同学从三月七日和料峭春风的角度出发认为雨势小,如果像夏天的狂风暴雨刮的人站都站不住,怎么可能徐行呢?一般都解读为是风急雨骤,因为这样更容易突出苏轼淡定、超脱的形象,其实我觉得有点脱离实际。可以引导学生从“莫听”二字入手,不管雨势是大是小,苏轼都会无所畏惧,毫不在意;“何妨”是态度,“吟啸徐行”是行动。行文至此,一个在风雨路上(也是人生路上)勇于迎接挑战,气定神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析文本: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诚然轻便,然而在雨中行走用它,怎么能比“骑马”还“轻”呢?
“轻”,并不是他行走的“轻快”,而是他的心情“轻松”,是他乐观精神的一种体现。“竹杖芒鞋”本是草野百姓的装束,也是苏轼在黄州“半是闲人半是罪人”处境的体现。而“骑马”,是官者的形象,所以这一句,鲜明的表现了被贬苏轼的精神境界是超然的。
析文本:
一蓑烟雨任平生。--序文已说“雨具先去”,可这里为什么又有“一蓑”,前后矛盾吗?“烟雨”是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不矛盾。“一蓑”并不是实指。这里的“蓑”,可指苏轼的思想,精神风貌,包括他的才华。“我就是这个样子,管你个东南西北风。”“烟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雨。作者申明,自己完全有能力有气度来面对人生 道路上的各种政治风雨的考验。现在所面临的政治祸难又算得了什么?一个“任”字,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
析文本: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风是“料峭”的,而作者却是“微冷”,怎么理解?这首词是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宽慰?
“料峭”是写实,“微冷”是写感受,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这个差距表现了作者乐观的精神状态。“斜照”有没有深刻的含义?苏轼爱喝酒,他的诗也可以为证,从《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欢饮达旦”“把酒问青天”到《赤壁赋》的“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从《临江仙 夜归临皋》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到《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一尊还酹江月”,可以看出,酒是苏轼生活中的一样必需品,甚至经常喝醉,但他的醉和一般人的酩酊大醉不同,他更多的是一种似醉非醉的状态,而非醉的结果,这正是他豁达性格的体现,所以说此词并不是他酒后的自我宽慰。前面的“烟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雨,同样这的“斜照”也是既指自然界中阳光也指生活中的希望和顺境。
析文本: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前面明明说“道中遇雨”“已而遂晴”,可这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呢?
这是涉及到诗词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选编.doc
- 2015-2016学年北师大版必修三简单随机抽样课件(64张)选编.ppt
- 王家塔施工措施汇编.doc
- 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3苏州园林课件3(新版)新人教版选编.ppt
- 2015-2016学年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南溪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选编.doc
- 2015-2016学年山东日照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课件:16《二次根式》(新人教版下册)选编.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84张PPT)选编.ppt
- 2015-2016学年四川省宜宾市高二6月调研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选编.doc
- 2015-2016学年山东日照东港实验学校八年级数学课件: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新人教版下册)选编.ppt
-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大纲汇编.doc
- 2015-2016学年第一课《郑人有且买履者》第1课时课件选编.pptx
-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初三物理)选编.doc
-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汇编.doc
- 2015-2016学年第一节《元素周期表》课时1课件选编.pptx
- 2015-2016学年试题二练解析(选择题)选编.ppt
- 2015-2016学年贵州省贵阳六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选编.doc
-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一(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解析版)选编.doc
- 2015-2016学年辽宁省抚顺市六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选编.doc
- 2015-2016学年生物选修16.2《胡萝卜素的提取》课件选编.pptx
- 环境卫生整本重点汇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