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旅游吸引物的法律属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论旅游吸引物的法律属性.doc

再论旅游吸引物的法律属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旅游吸引物权兼具旅游行业属性与法律属性,所以从单一的学科出发不能全面认识旅游吸引物的权属问题。旅游吸引物内容复杂,涵盖不同属性的物,无法从法学方面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义,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通过立法或修法赋予其法律地位,而应充分挖掘现行法的价值,营造法律适用的旅游业环境,加强旅游行业法治建设。更好的解决方法是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规定分析旅游吸引物的内涵和法律属性。解决此类问题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解旅游吸引物这一整体,将其按属性分类,不同的旅游吸引物归类于不同部门法解决;二是明确由旅游吸引物产生的知识产权收益是引发旅游景区商民冲突的本质原因之一,保障景区居民的知识产权收益权利。   [关键词]:旅游吸引物 ;法律属性;分类研究;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旅游学者首次对旅游吸引物的法学问题进行研究当属保继刚、左冰两位学者,其开拓性成果为《为旅游吸引物立法》(《旅游学刊》2012年第7期)一文。该文指出旅游吸引物的物权产生的旅游吸引价值是存在于土地及其附属物上的最重要价值组成部分,而恰恰是这部分价值产生的资产尚未被人们所发现或承认。这一结果直接导致本应属于景区居民的那部分吸引价值及其上产生的收益被旅游开发商及经营商侵占,同时也是频繁地引发景区与社区矛盾和冲突的导火索及多个景区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他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为旅游吸引物立法:在《物权法》中列明“旅游吸引用益”及其产生的法定孳息[1]。可以说,旅游吸引物权利的相关研究主题巧妙地把两门看似无关联的学科――旅游学与法学,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拓宽了两门学科的交叉边界,勾勒了旅游法学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轮廓。但当前提出的修法措施不符合我国法学发展实情,仍需作更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适宜的解决措施。   1 旅游吸引物法律问题争论由来   旅游吸引物的权利主张问题并非单纯的立法手段所能解决,必须针对旅游吸引物的特征有的放矢地运用法学知识进行剖析。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曾结合旅游学与法学知识,发表相关文章旨在说明为旅游吸引物立法的不可行性。旅游吸引物在法学上属于一个集合概念,法律对具有综合属性的集合体无法作笼统规定,但不同属性的旅游吸引物的权属性质作为个体在既有法律规定中大多都有法可依。此外,因为旅游吸引物内容具有复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及变动性等特征,稳定的法律系统无法随旅游吸引物属性的改变而改变。就旅游吸引物法律属性而言,部分旅游吸引物是合法的且其归属是有法可循的,如公园等;部分旅游吸引物是合法的但其权属无法可循,比如迁徙的动物景观;部分旅游吸引物是非法的且在我国被禁止,如依靠黄赌毒等行为带动的旅游活动或旅游景点;部分旅游吸引物在境内是非法但在域外却被许可,如博彩业旅游[2]。鉴于此,通过立法或修法笼统地保护旅游吸引物权利并不能有效解决旅游吸引物引发的诸多法律问题,解决这些属性不一的吸引物可依据法律客体的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3]。   辛纪元等学者认为,虽然保继刚、左冰与笔者探讨了旅游吸引物权立法问题,但是由于学科思维的差异,对于旅游吸引物权的认识不够,所以对“旅游吸引物立法”的观点相左,观点不能令人信服。追根溯源,应该从法学视角探讨旅游吸引物,反思和检讨旅游吸引物的表达与实践。具体来说,他们认为由于保继刚、左冰对旅游吸引物和旅游吸引物权的认识存在学科局限性,所以导致其解决旅游吸引物权问题仅停留在对《物权法》一些条款的补充或修订上。同时,他们认可了笔者曾提出“旅游吸引物权不可统一立法”的一些缘由是合理的,但否定立法的观念是片面的,并质疑了保障旅游开发合同的建议[4]。由上可知,上述作者就一个共同的观点形成共识:由旅游吸引物引发的景区矛盾应寻求法律解决措施。但分歧在于如何具体运用法律解决该问题。引发旅游景区冲突的原因很多,但核心矛盾在于旅游吸引物产生的收益分配不均衡。从制度上厘清旅游吸引物的权属性质是合理分配物权收益的前提。当然,纯粹的法理探讨并不是一个解决景区矛盾的成熟方案,但却是其他法律解决方案的理论前提和法理依据,如签订、变更、撤销旅游合同等。只有在明确的权属关系下,物的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财产权、知识产权才能合理实现。景区冲突多以暴力方式作为抗争手段充分印证了法律解决途径缺失的现象。在尝试非法律解决途径的失败后,我们不妨把这类景区矛盾解决模式向法律途径引导,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在市场主体通过市场自生自发的规则调节双方关系失灵的前提下,法律手段的介入未尝不是一个有效措施。   2 旅游吸引物基本概念再探讨   2.1 旅游吸引物法律概念不成立   旅游吸引物不是一个纯粹的法律概念,在法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