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后期颜真卿书法品评的高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宋后期颜真卿书法品评的高潮.doc

北宋后期颜真卿书法品评的高潮   〔摘要〕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以其精彩绝伦的书法和忠烈高尚的人品一直引领群雄,所创立的“颜体”是继王羲之书风后又一座伟大的高峰。然而,对颜真卿书法的品评地位并非一直都很高,而是经历了一段跌岩起伏的过程,最终在北宋晚期由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的极力推崇下,颜书的品评地位才达到了最高潮,影响至今。   〔关键词〕颜真卿书法品评北宋后期   北宋后期,由于尚意思潮达到了高潮,人们比以往更加想要追寻晋人所确立的文人书法的基本理念以及魏晋时期的处世态度和艺术风格。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有所改变,改变北宋以来的书风习性,发扬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意识,而这种创造观念与颜真卿的变法观念是如出一辙的。在唐代,基本上所有的书家都跟二王书法脱离不了关系,不管是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等等这些书法巨匠都出自于二王体系。而纵观其书,只有颜真卿在学习二王一路的基础上脱离了二王书风的影子,脱离了那种清秀、柔和、遒劲的感觉,展现出一种从未有过的雄浑大气,方严朴拙的神韵。正是由于颜真卿的变法精神和北宋中后期的创新观念不谋而合,使得人们这时越来越关注颜真卿的书法,希望通过学习颜书或者通过颜书的变法精神来达到创新的成效。虽然“尚意”思潮在宋代中前期还只是发展阶段,还不成熟,在书写风格上或多或少还保留着晚唐五代时期的习性,书家的创新意识也还没有完全释放,不过到了北宋后期,这一理念达到了高潮,人们对颜真卿书法的推崇也达到了一个至高点。   这时期对颜真卿的书法大为赞赏的首当其冲就是朱长文了,在其编纂的《续书断》中就把颜真卿的书法列为神品,并赞其书艺:“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1]足以见得颜真卿的书法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高。除了朱长文外,李之仪、米芾等人的出现,加快了颜真卿至高书史地位的确立。   李之仪,北宋著名词人。虽然不以书法擅长,但在书法评论上面也颇有一番建树。在他编纂的《姑溪居士论书》中,这样评价颜真卿的书法:“鲁公墨迹,传于今者,为此数帖,予皆得而临之,乃知古人用意精微,非今人所可到也。”[2]米芾,不仅善书,而且喜欢评论人,无论何人他都会直言不讳的说出自己的看法见地。他曾对颜真卿的《送刘太冲序》作了赞美之词。“颜送刘太冲序碧笺书,碧笺宜墨,神采艳发,龙蛇生动,睹之惊人。”[3]可见他们对于颜真卿的书艺盛赞之高,对当时的学颜风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从客观上抬升了颜真卿的书评地位,而这时期真正把颜真卿的书评地位推到历史高潮的莫过于北宋大家苏轼和黄庭坚了。   苏轼是中国文艺史上公认的全才,不管是在诗词歌赋,还是在书法绘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北宋有着很高的声誉。苏轼本人是个“尚意”思潮的推动者也是领导者,对于宋代乃至以后的书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要比前人有所突破,就必须要改革,对此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贱古人,是一快也!”[4]这都说明了苏轼在力求变法,想要改变当时的整体书风,而他的这种变法就是要学习“晋人尚韵”的书法意趣。正是由于他的创新意识与颜真卿的变法精神相吻合,使得他对于颜真卿的书法十分推崇。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由于尚意思潮不仅是要追求晋人尚韵的观念,同时也要追求魏晋时期的笔法。因此苏轼非常重视古法,对于现在魏晋古法的缺失感到深深地遗憾。而要上溯魏晋古法,颜真卿的笔法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传承作用。《翰墨志》中曾对颜真卿的笔法传承作过如此评论:“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谨乃得之。曾不知以锥画沙之妙,其心通而性得者,非可以糟粕议之也。尝作笔法十二意,备尽师资之学。”[5]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颜真卿的笔法很好的继承了古法,继承了魏晋时期质朴自然的书风。可以这么说颜真卿是书法笔法得以承前启后的关键,是宋代书法从唐追溯到魏晋中很重要的一环。同时从这时起,人们对颜真卿书法的品评也不再像欧阳修时期那样,把人品放在第一位,从人品中论书品,而是有意从人品这一范畴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欣赏价值观。当然对颜真卿人品与书品的评价依然还有,这是在古代封建社会这一大的历史背景条件下所不能更改的。苏轼对于人品与书品的关系说过这样的话:“观其书,有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6]苏轼认为人品与书品的关系不一定是相等的,还是有所区别,不能一概以书取人或以人取书。正是由于这样,从苏轼这时开始人们更加重视对他书法艺术的品评。苏轼曾这样高度赞扬颜真卿的书法:“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7]由此可见,苏轼对颜真卿那种“一变古法”的敢为人先的举动和精神而崇拜至极,并把他的书法与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