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千里结缘爱相传:赤脚导师的成长故事.doc
千里结缘爱相传:赤脚导师的成长故事
我是一位来自云南省腾冲县的山村教师。2012年5月,我有幸被“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聘为县级导师。当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山谷,来到中缅边境的烧灰坝、棋盘石两所小学时,我被震撼了。面对高耸入云的大山,恍如隔世的语言,我突然感到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浅薄和无知,过去竟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上还有这样的地方。从那天开始,我的心时时牵挂着这群学生。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以课堂教学展示、专题讲座等方式,和当地教师交流探讨,给学生们上课,寻求最好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平凡的付出,既荡涤着自己的心灵,也留下了点滴的
收获。
感触最深的是在2012年10月12日。那天,我在腾冲县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组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滇滩镇水城完小,为水城完小三年级的傈僳族学生上一节习作课。通过初步交谈,我了解到这个班有21名学生,全都是傈僳族。他们在家几乎没有说汉语的环境,平时连汉语都说不通顺。今天我却要带领这些学生完成习作,难度可想而知。
上课的地点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学生们早早地就来到教室外的过道上。可能是教室变了,上课的教师也变了,他们感到很陌生,躲躲闪闪不愿进多媒体教室。我当时只顾低头做准备,也没和他们打招呼。后来我走出教室告诉他们可以进来了,说了好多遍,他们才蹑手蹑脚地走进来。在教师们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座位坐好。我面带笑容,大声说:“同学们好!”可并没有得到回应,只是看到几个学生腼腆地笑着。还有一部分同学无动于衷,只是看着我,气氛很僵。我再喊:“同学们好!”还是老样子,这时坐在后边听课的校长不知用傈僳话说了一句什么,学生立刻大声说:“画画!”我一愣,不明白,但是想起了以前自己在傣族地区教书时遇到的类似情节,我估计他们也是在说一句问候语。于是我立刻说:“同学们画画!”说完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想着肯定没有说对,我便有些害羞地看着他们,然后真诚地慢慢地说:“请你们教教我好吗?”学生听懂了我说的这句话。听到老师想学他们的语言,学生脸上的表情一下子就有了变化,教室里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一次次大声说出来,试图教会我。我虽然学得很认真,却依然没有说对。我接着说,现在你们用汉语跟老师问好,好吗?学生们脱口而出:“老师您好!”我大声回应:“同学们好!看来还是同学们比老师能干,你们学汉语很容易,而我却怎么也学不会傈僳族话。我现在是你们的老师,你们现在也是我的老师,我们一起相互学习好吗?”学生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变得大方、自信了许多。
开始上课了,我所执教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3》。这份教案曾在我们学校三年级进行试验教学,学生基本上能按我的预设顺利完成习作。估计傈僳族学生的词句积累应该很贫乏,所以我课前特意做足了准备,从刚刚学过的课文中摘下一些句段,设计一些句式,以便教学中备用,想来应该是没问题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课上下来,我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滔滔不绝,再也没有了平时的兴奋与激动。在课堂上,尽管我一字一句,力求做到吐字清晰,语速适中,以适应学生。自认为交代得很清楚了,可是没想到,我跟这个学生说着,其他学生全都把自己写的擦去了。就这样,写了擦,擦了写,我几乎无法进行下去。我觉得在教学中自己是那么的无奈,甚至是一种无能,情绪一直很低落,眼泪一直在打转。尽管教师们给我很高的评价,但是我明白,面对这些学生,虽然我不时调整教学预设,不断变换方法,精彩的可能只是我对教学流程的设计,学生的表现却了无精彩。这充分暴露了我在对该地区学生的教学上依然还是一片空白,甚至是非常无知。
回来后,我没有灰心,认真回顾自己的教学,在各级专家的培训指导下,认真研究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如压力大、对汉语的陌生、对教师的信任与接纳程度等。我及时调整方法,在教学中适时给他们释放压力的机会,用一些肢体语言,调动学生的兴趣。分析利弊得失后,2013年12月1日,在腾冲县儿童基金会民族教育项目全县的总结会上,我再次为学生执教,依然是一节习作课。不同的是我丢弃了现成的教材内容,从傈僳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择他们经常玩的吹泡泡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去的时候我给全班学生买了习作本子,并提前向懂傈僳话的朋友们学习了傈僳话,主动用傈僳话向他们问好,还为他们买了城里孩子的玩具。在游戏中,我鼓励学生边玩边学,时不时发些文具做奖励。几次下来,他们还真的能写一些简单的习作了。终于我在民族地区的教学试验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致力于边远地区民族教育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听完我的课后评价说:“给学生一个语言支架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很有价值,值得推广。”这个评价,我觉得是我获得的最高的荣誉。最重要的是,我和他们结下了很深的情谊,每次我去,那些从不说话的学生,都会从他们的口袋里掏出一颗糖悄悄塞进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