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2008~2012年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研究.docVIP

南川区2008~2012年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川区2008~2012年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研究.doc

南川区2008~2012年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研究   摘要:指出了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重庆市南川区自2008年启动实施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以来,利用5年的时间,补植造林1172.76 hm2,抚育现有森林5386.0 hm2,大幅增加了人工新造林增量,为发展碳汇林业奠定了基础,研究了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提出了其项目建设原则,重点介绍了该项目的建设内容,为南川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关键词:南川区;森林碳汇;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207-04   1.引言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在林业中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据资料显示,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所以,积极开展碳汇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林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的大同形象。   2.南川区森林资源概况   2.1地理位置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界于东经106°54′~107°27′、北纬28°46′~29°30′之间。东与武隆县、贵州省道真县毗邻,南与贵州省桐梓县、正安县接壤,西靠巴南区、綦江区、万盛区,北与涪陵区相连。市境内东西宽52.5 km,南北长80.25 km,幅员面积2601.92 km2。距离重庆市中心120 km。   2.2植被概况   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中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现有原生森林植被已经很少,仅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深山沟及山顶存留少量的中亚热带典型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现在的次生植被大部分是人工杉木和马尾松,其林下植被随着地形、地类、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不同。立地类型为I、Ⅱ类林地土壤肥沃深厚、林下阴凉、空气湿润;Ⅲ、Ⅳ类土壤肥力差、光照强、干旱。构成森林资源的植物,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树、柏树为主;阔叶林有枫香、楠木、栎类、桉树、千丈、香樟、泡桐、洋槐、桦木等;竹林有楠竹、金佛山方竹、慈竹、水竹、平竹等。   2.3南川区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南川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52856.33 hm2,其中乔木林面积105759.11 hm2,占林地面积的69.19%;竹林面积12972.41 hm2,占8.49%;疏林地面积327.90 hm2,占O.21%;灌木林面积30071.67 hm2,占19.67%;宜林地面积1100.20hm2,占0.72%;未成造面积1758.08 hm2。占1.15%;苗圃地面积651.75 hm2,占0.43%;无立木林地面积为210.30 hm2,占0.14%;辅助生产用地面积4.91hm2。   南川区活立木总蓄积为7613178 m3。其中乔木林蓄积7546707m3,占总蓄积的99.13%;疏林地蓄积5032 m3,占0.07%;散生木蓄积3651 m3,占0.05%;四旁树蓄积57788 m3,占0.76%。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我区森林资源丰富。最近的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我区现有林地面积15万hm2,活立木蓄积761万m3。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每产生1 t干物质,可以吸收1.6 t二氧化碳,释放出1.2 t氧气;森林每长出1 m3的蓄积量,大约可吸收固定350 kg的二氧化碳。   (2)环境条件适宜。我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常年均温度在16℃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于大多数林木生长。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响应国际社会行动的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壤侵蚀,恶化地区十旱,扰动种植周期,破坏生态平衡,传播新型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不仅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积极行动.先后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政府已于2002年8月正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面临减排的国际压力正越来越大。为应对全球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我国林业等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碳汇项目,能增加森林绿化面积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提高我国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