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革命与文化共同体的重建.docVIP

反传统、革命与文化共同体的重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传统、革命与文化共同体的重建.doc

反传统、革命与文化共同体的重建   从新文化运动到1980年代,“反传统”一直是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借用林毓生比较夸张――因而也比较著名――的说法就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为什么要持续地反传统?这需要追溯和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几个时代任务,因为文化的本质,决定了它总是要为当时的政治经济任务配套服务的。   自1840年以来,中国必须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有三个:第一,从农耕社会升级为工业社会;第二,遏止列强扩张,维护民族独立;第三,为避免工业化过程中因贫富悬殊而导致社会分裂,采取某种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方案。这三项历史任务彼此并非孤立,而是相互约束、相辅相成的,它们都需要某种“反传统”的思想观念作为配套服务的文化措施。 近代中国的“启蒙”与“革命”   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封建共同体文化,它与农耕社会相适应,以儒家为主体,主张在不对等关系的前提下构建并维护各种过密的人际关系,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贤、长惠幼顺等。它强调一种不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关系的核心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以陈独秀说:“三纲”为“孔教之根本教义”。   与此不同,在现代资产阶级工商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是一种以个人为本位的、形式上平等的契约式人际关系。例如在旧欧洲,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将个人从王权、教会和封建等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个人摆脱了精神和世俗的束缚,进入一个自由交易的社会环境中。这也是早期新文化运动一度关注的课题,例如,陈独秀曾指出:“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伦理状况必须同经济状况相适应,并非巧合的是,与他这个论述,或者说,与五四启蒙运动相适应的,恰好是191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快速成长。当时经济景气的原因之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减缓了列强对中国的压力,并使国际市场对食品和原料的需求增加,由于当时中国是这些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因而刺激了国内生产。   由农耕社会升级为工业社会,中国近代第一个历史任务对文化的要求,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从传统到现代”,用契约式人际关系取代依附性人际关系。文明形态的变迁要求文化形态的更新,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经历类似的文化转型。但是,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由于传统皇权--士大夫集团在各种军事、政治、经济的较量和考验中一再败绩,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一再被延宕,结果是延宕出了一个中国的“近代”。在历史分期上,与欧洲的“古代--中世纪--现代”相比,中国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中古”,但却醒目地多出了一个“近代”。从词语上看,西文中只有一个“modern”,再细分,也只有“early modern”,并没有与中文“近代”相对应的概念。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进入“现代”的过程是否顺利畅通。如果这个过程是曲折、纠结的,就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增加更多的历史阶段。顺带提一句,除中国外,同是东亚国家的日本,其历史分期也很有特点,在其“中世”之后,还细分出近世、近代、现代,同样反映出其从传统进入现代的复杂过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标题   从1840年代到1910年代,中国的“近代”经历了衰落、失败、动荡的过程,古典文明随之解体,这是一条下降的路。由于传统的上层阶级不能领导本民族应对国际的生存竞争,不能有效履行国家职能,故而历史给出的选项是:由出身于中层的一小批先进分子动员底层,使底层从传统政治的消极“看客”,转变为现实政治的“主人公”,让他们共同承担国家的职能,在政治、军事、经济诸领域中,打响一场广泛的“人民战争”。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去除底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枷锁,即废止压迫性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让整个社会“大翻个儿”,经历一场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不仅改变国家政权的性质,还要颠覆这个政权赖以存在的文化前提。这是一个落后国家在面对强大的文明敌手时,为完成民族独立任务而不得不采取的特殊手段。在历史上,这个过程被表述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社会革命同民族革命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实质。“下降的路”在这里被翻转成了“上升的路”。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10年代,亦即五四时期,五四时期成为中国现代史的真正起点。   从民族革命到社会革命,新的阶级关系将对文化实行了彻底的改造。传统儒家主张构建和维护内部不平等的各种共同体,从家、国到天下,别尊卑,定亲疏,明贵贱,数量庞大的底层人群在其中是受压抑、被排斥的。五四启蒙运动首先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群体当中,颠覆了这个价值系统。随后的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各阶段的现代革命则更进一步,将广大被压迫群众确立为社会革命和民族革命的行动主体,所谓“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所谓“卑贱者最聪明,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