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戏曲之差异与交融.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戏曲之差异与交融.doc

南北戏曲之差异与交融   因现实的政权对峙导致文化上的东西或南北之分,又因帝国一统促成了东西或南北文化的交融,直接影响到南北戏曲的差异与交融。   中国文化最初的两三千年似有东、西之分。傅斯年先生曾在《夷夏东西说》(1934)一文中提出文化东西说,认为夏与夷、商与周、秦与东方六国,都呈东西对峙。汉末以后,孙权所据之吴地,经济、文化渐有较大发展。永嘉之乱(311)后,晋室南迁,江南经济、文化更有很大的发展,中国文化遂由东西之分渐转为南北之分。这种文化上的东西或南北之分皆因现实的政权对峙导致,而中国历史上帝国一统的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因地兼东、西、南、北,故,又促成了东西或南北文化的交融。这也使得中国古代的戏曲乐舞,在总体上既有东西或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又有两者的融合。   南宋之前,北方多重于南方   先从差异的一面来看。中国古代的歌唱,大都是以方言入唱,故不同地方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歌唱,在今日有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民歌,在上古则是“涂山歌于候人,始为南音;有娥谣乎飞燕,始为北声;夏甲叹于东阳,东音以发;殷整思于西河,西音以兴”。   永嘉之乱后,南方经济文化虽有较大发展,但总体上则是北方经济、人口、文化重于南方。此时北方的中原文化一直占主导地位,成形于中原的宗周雅乐传统也一直保持了正统地位。比如此次“南腔北调”传统戏曲艺术展所展示的南京博物院藏战国宴乐歌舞纹青铜器残片、西汉陶宴乐俑、汉沂南画像石拓片、山西博物院藏隋虞弘墓汉白玉石椁、江家沟出土乐舞壁画等,都是此种文化现象的反映。安史之乱(755)后,南方经济、人口、文化始渐超北方,中国戏曲从这个时期开始渐渐萌芽。   到了宋金时期,学术界一般称为“宋金杂剧”阶段,此种戏曲发展初期的表演形态,是以戏谑、歌舞表现为主的“戏弄”。本次文物展中的山西博物院藏上色童子戏戏曲人物、宋金图绘散乐表演图、金墓室砖雕杂剧画等,都对了解戏曲形成初期的状态有极大的意义。   元曲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成熟样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称之为“真戏剧”,并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一代之文学”。从现存史料看,元曲杂剧似出于金代遗民的创造,与金代在中原的文化积累有密切关联。元末邾经《青楼集?序》云:“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邾经提到的杜仁杰、白朴、关汉卿等元曲家皆为“北人”(来自金之故地者)。从元钟嗣成《录鬼簿》所载杂剧家籍贯来看,“北人”远多于“南人”(来自南宋故地者),其中出自大都(今北京)者最多,其次为山西平阳、河北真定、山东东平等。元曲杂剧文学成就极高,对后世中国戏曲影响甚大,但留下的相关可靠文物甚少。除《元刊杂剧三十种》外,本次文物展示的元永乐宫大型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图》历来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者所宝重。画中七男四女,居中者应为大名鼎鼎的女演员忠都秀(元女演员艺名多带“秀”字)。元代戏班多为家庭戏班,尚未见全部由男性成员组成的职业戏班史料,故此图应为以忠都秀为名角的家庭戏班的全家福留影。   靖康之乱(1127)再次引发北人南迁的迁徙大潮。人口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文化,过去相对落后的江西、两湖、福建及岭南地区也逐步得到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则有更进步的发展,最终成为宋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此次展览中的南唐二陵的歌舞俑、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等,都是对当时南方文化生活的反映,显示出南方文化地位的提升。   自靖康之乱(1127)至元灭南宋(1279),先是宋、金对峙,其后是宋、元对峙,南北政权分立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南、北文化的差异自然更趋显著。就古典戏曲而言,在北方产生了元曲杂剧,在南方则产生了南曲戏文,出现了“荆、刘、拜、杀”(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及高明《琵琶记》等著名戏文。清徐扬所绘《姑苏繁华图》中就描绘了苏州缙绅家轩厅演出《白兔记》的场景。王实甫《西厢记》本为“北人”名作,但元明以来出现了多种《南西厢》改编本,主人公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中国百姓熟知,大多凭借各种《南西厢》的演出。如本次文物展中著名的康熙白地五彩《西厢记》瓷砖插牌的产生,即当归因于此。这个时期中原的经济、文化重心已经渐趋江南,江南土族阶层的文化开始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本次文物展中的晚清玉质“昆曲暗戏”,雕刻精致,为典型的苏州玉工,堪称玉玩精品,其所反映的内容也是宋代以来江南缙绅阶层的精神趣味。   宋以来,南方渐向北方输出   说完差异,来说说融合。安史之乱前,是北方的中原文化占主导,北方文化影响南方文化。比如从现存史料来看,傀儡、皮影一类的演出活动最早见于北方。本次文物展中的皮影戏、清山西戏曲纱阁戏以及宋李嵩所绘《骷髅幻戏图》、金山西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