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小街的童年时光.doc
南小街的童年时光
赵堂子胡同的“小大院”
赵堂子胡同是北京东城朝阳门南小街上的一条小胡同,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的南小街已变成与北京站前街一样笔直宽敞的城市主干道,马路东侧一幢幢矗立的板式高楼,让我这个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竟然找不出过去的痕迹,然而对这条胡同的情怀,尤其是对胡同中“小大院”的儿时生活的记忆,是终身难忘的。
赵堂子胡同西至朝阳门南小街,东至宝盖胡同,仅百余米长,有20多个院落。胡同对面是东堂子胡同,北侧是什坊院胡同,“文革”中改为盛芳胡同,南侧叫羊尾巴胡同,后叫阳照胡同。这条胡同更短,北起赵堂子胡同,西至南小街。叫羊尾巴胡同很形象,胡同往东,越过平行的宝盖胡同、宝珠子胡同,就是闻名于世的前后赵家楼胡同。“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火烧赵家楼的壮举震惊世界,当然这是我在上了中学的历史课以后才知道的。
赵堂子胡同再普通不过了,然而它有一个“小大院”,却是一般的胡同无法比拟的。“小大院”其实是临近胡同西口,向南分出的一个更小的胡同,但它的“口”却挺大,方方正正足有50多平方米,大家都称它为“小大院”。不用说,我和伙伴们的童年时光就装在了这一片“小大院”里了。
我出生在“小大院”里边的13号院,改新门牌时成了22号。这个院称不上正规的四合院,它分里外院,房子不怎么样,但院子里一棵大枣树很是招人喜欢。此树七八十厘米的树干从不到1米的高度分为两枝,一南一北,夏天能将整个外院遮挡住,丰硕的果实更是将树枝压得挨到南北房的屋顶。我到了能上树、上房的年龄,这个活就归我包了,打下的又甜又脆的大红枣,不光院内的邻居们有份儿,我还会给整个“小大院”的街坊们也送去一袋子,让他们分享。
小大院里大多住的是来自各地的平民百姓,像来自河北的14号院的刘大爷,会黑白铁手艺,公私合营,去了北京化工厂当了钳工。我家来自山东,却随人家管住里院来自河北的妇女叫大姑,大姑的老伴做布料生意,人称张先生。张先生解放后在东安市场开了铺面,生意做得不错。大姑有些文化,特别会保养,如今已经是95岁高龄,身体仍然很硬朗。对面15号院后搬来的冯大叔、孙大叔,都是北京郊区在不同的建筑公司打工的泥瓦匠,一手的绝活。
一条胡同里总有个“大户”,我们“院”的“大户”,当属16号院的何家。何家是旗人,何大爷有四儿四女,在“小大院”人口数量居第一。何家可能算作民族工商业者,何大爷解放后被聘为崇文区政协委员,我上他家时看到过聘书挂在墙上。
那时,“小大院”是我们孩子们的天下。我们聚在这里,男孩子玩弹球,拍洋画,拍三角,推铁环,抽“汉奸”,抖空竹;女孩子们跳皮筋,跳房子。有的时候七八个男孩子们分成两拨儿,踢起球来不亦乐乎,家长叫几遍都不愿意回家吃饭。过年时,这里更是我们开心的乐园。尽管天寒地冻,但我们心里乐开了花。放花放炮,什么二踢脚,麻雷子,大钢鞭,尤其是小鞭炮,不舍得整挂放,要拆开了拿在手里一个一个地点着放。
1 朱启钤故宫现为民居。 2如今的赵堂子胡同。 3昔日的赵堂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在“串联”一圈儿后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当时走出10米以上,心脏就跳得很快,喘不上气来。医生让静养,否则就很容易得上风湿性心脏病。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上学也是“停课闹革命”,无奈之下,在“小大院”里同伴的帮助下,我养起了鸡。同伴们帮我在西墙根下垒起了鸡窝,母亲买来几只雏鸡,从此小鸡就成了我的伙伴。日复一日,转过年来春暖花开的时候,三只母鸡已经能够下蛋了,而鸡窝里的一只公鸡,谁见了都啧啧称奇,它是鸡窝里的“金凤凰”。这只公鸡就像是从画里蹦出来似的,血红的鸡冠,一身通红的羽毛,光滑鲜亮,绿色的尾巴高高翘起,修长的腿下有一双尖利的爪子。公鸡的天性就是争斗。一天,“小大院”里的邻居小平子把他家的芦花鸡抱到了我家,说要斗鸡。两只公鸡怒视片刻,就厮咬起来,只三个回合,芦花鸡就被啄得头破血流,疯似地往自己家跑。小平子不肯认输,又从家抱来了一只公鸡,但四五个回合下来,这只公鸡也落荒而逃了。从此,我家的大公鸡在小大院里出了名。胡同里的其他养鸡户也想比试一番,但每次都是以我家的公鸡胜利而结束。附近的公鸡只要一见到我家的公鸡脖子一昂,往前一迈步,就吓的跑得远远的了。大公鸡成了我两个弟弟的骄傲。可是好景不长,一次母亲趁着我上学不在家,让南屋蹬三轮的老二哥把大公鸡杀了。我放学后知道了伤心欲绝,跟母亲没完没了地闹。哭够了,闷头儿收集了公鸡的羽毛,把它们做成了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留作纪念。
“文化大革命”临近尾声时,上山下乡的大潮扑面而来。小大院里的伙伴们各奔东西,有的去了东北,有的去了山西,“小大院”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就这样,小大院日渐衰落,直至新世纪,它彻底消失了。“小大院”再也找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