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氮素流失规律研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氮素流失规律研究进展.doc

土壤氮素流失规律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农田土壤氮素流失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探讨了农田土壤氮素流失规律、迁移转化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关键词:农田;氮素流失;迁移转化;模型   中图分类号:S1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0-0011-02   1 引言   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施用氮肥是补给土壤氮素和维持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但是由于我国科学施肥水平整体不高、部分地区盲目施肥现象严重,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益,而且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养分失衡、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等[1]。为了进一步弄清土壤氮素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程度,定量描述农田氮素地表径流流失问题,为面源污染治理与防治提供理论支撑,近年来,土壤氮素流失规律的研究逐步成为一个热门。本文通过探讨氮素在土壤中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规律,以及农田氮素流失的模型化研究方法,为示范区面源污染治理与防治,减少地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 土壤氮素流失规律及研究进展   土壤中的氮素来源有多种渠道,主要来自于施肥、生物固氮、雨水和农业灌溉水,后二项对土壤氮素含量贡献一般很小,施肥是农业耕作土壤中氮素的主要来源,对于自然土壤而言,微生物固氮是土壤氮素的主要来源。农田中施用的化肥一部分被作物吸收,一部分残留在土壤中转化成有机氮或被土壤吸附形成固定态铵[2],另外一部分则通过不同的方式流失掉。土壤氮素流失过程实质是土壤表层土壤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①由于降雨引起地表径流,土壤中的可溶性氮素随着径流流失,最终汇入河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②地表径流中的水分下渗,土壤中的可溶性氮素随之一起往土壤深层迁移,污染地下水,当遇到不透水层时,渗漏淋溶的水流会以壤中流的方式流入地表水。   2.1 坡地地表径流流失   影响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等,是影响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因素,例如吴希媛等[3]的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坡度下,降雨强度与氮素径流浓度和流失总量呈正比例关系,尤其在裸地,植被覆盖度较低的情况下,这个关系更加明显。霍洪江[4]研究了不同坡度(7°,10°,18°)的径流小区降雨产流及氮素地表径流输出的形态及通量,结果显示,坡度对径流中氮素浓度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对氮素流失通量影响显著,其累积氮素流失量从大到小顺序为18°、10°、7°。Weier[5] 研究认为植被覆盖度可有效的减少土壤侵蚀,进而减少地表养分的流失。张兴昌等[6]在其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氮素流失的影响中指出,全氮流失量与植被覆盖度成负相关关系,随植被覆盖度从0%增加到60%,全氮流失量从7.51 t/km2减少到0.81 t/km2。这可以解释为由于植被覆盖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使汇流速度减慢,增加了入渗时间,进而减弱了径流侵蚀能力造成的。   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氮素径流流失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和耕作管理模式两个方面。Mander等[7]的观点是,不同尺度的区域下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在小流域中,氮素流失主要受农业化肥的施用影响,在较大的流域面积中,土地的利用模式起决定作用,合理的优化土地利用模式可以显著减小流域内氮素的流失量。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相同的降雨条件下,于兴修等[8]的研究发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初始产流时间、径流增长率、积累径流流量和氮素的流失过程等均有明显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积累径流量依次是稻田桑园竹林草地菜地,地表径流水中总氮的流失量桑林最大,水田最小。付伟章[9]通过实地监测多场天然降雨下农田养分流失情况,得出与空白不施肥相比,施肥会显著增大农田径流中氮素浓度和流失量,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有效降低15%~25%的氮素流失量。   2.2 土壤氮素淋溶流失   土壤中氮素的淋溶流失是农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全球施入土壤的氮肥中,按照质量分数计算,大概有10%~40%是通过土壤淋溶的方式进入地下水的。   氮素淋失受气候、土壤、植物、施肥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概括而言,受土壤水分下渗的影响最大。土壤中的水分是农田氮素向下淋溶和迁移的载体,其主要受降雨和灌溉的影响。国外学者Sing and Sekhon[10]的研究表明,高水量灌溉且两次灌溉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可以导致大量未被作物利用的硝态氮淋失到根区土壤以下。Toufiq[11]研究了小麦地的硝态氮垂向和侧向的渗漏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播种期最易发生氮素的损失,且以土壤淋溶的方式为主,农业灌溉模式增大了硝态氮在土壤中往下渗漏的强度。国内学者王辉、王全九等[12]研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