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比例研究综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比例研究综述.doc

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比例研究综述   摘 要: 双性化指个体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理想的性别角色。近年来,双性化人格特质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国内的研究中关于双性化比例分布进行梳理,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的双性化比例分布问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双性化比例的分析寻求相应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培养双性化人格的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 双性化 大学生 人格 性别角色   一、问题的提出   双性化,也被称作两性化人格。双性化(Androgyny)一词来源于希腊单词andros(男性)和gyne(女性),特指在同一个人心理上同时具有男人的和女人的心理特征即指具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点,又具有很明显的女性的人格特点,同时具有男性拥有的勇敢,善战、理性等,又具有女性的细心、温柔、体贴、感性等心理特征,并且按情况需要而做不同表现。这种性别角色目前被看成较为理想的性别角色,大量研究表明这种性别角色的个体往往具有更加健康的心理,较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是一种教育中所倡导的性别角色。   1935年人类学家米德对新几内亚部落的研究发现与两性的生理特征相比,人类的心理特征双性化较不明显。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其潜意识理论下提出了“潜意识双性化”的模型。而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其集体无意识的理论下提出了阿尼玛(anima)即男性气质中的女性意向和阿尼姆斯(animus)即女性气质中的男性意向的概念。两个人的理论都特别强调人类先天就存在双性化的心理特点。   进入20世纪后半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端于欧美的女性解放运动,出于男女平等的精神,希望缩小男女间的差异问题。但由于身体上的差异是由先天生理因素决定的,因此寄希望于从男女的社会和心理角色方面提升女性的地位,鉴于这样的社会原因,学者在男女心理性度评估与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性化人格的概念。   1964年,罗西(A.S.Rossi)第一次提出了“双性化”这个概念,他认为“传统的女性特征和传统的男性特征可以共存在同一个个体的心理特征之中”[1]。   目前来看,对双性化研究贡献较大的是心理学家贝姆,她在1974年开发了世界上首个测量双性化心理学量表BSRI(Bem Sex Role Inventory)。这个问卷含有60个受社会赞许的词语,将一个人的性度分为双性化、女性化、男性化和未分化四个方面。贝姆使用这个量表在美国的大学生施测的结果为双性化占总体的24.5%。   因为双性化综合了诸如男性的坚强、勇敢、果断、主动等和女性的温柔、细心、体贴、富有爱心等优秀品质,双性化被认为指最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发展的性别角色。   二、中国大学生双性化比例及其相对应研究   目前,整个学界对双性化的研究较为广泛和深入,而这其中对大学生的研究占据很大部分,因为大学阶段双性格人格即使有了初步定型但是仍旧有很大改变潜能,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相应规律,在进行双性化教育时能够提供更多和更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以往研究中双性化比例问题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初步总结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双性化的比例状况。   马锦华研究揭示双性化占14.55%,男性化占15.42%,女性化占24.04%,未分化占45.98%[2]。   张莉在云南昆明地区5所高校的1187个样本利用BSRI量表实测结果为双性化为30.1%,男性化为20.9%,女性化为20.1%,未分化为28.9%[3]。   王佳宁在哈尔滨师范类大学的研究显示双性化为14.54%,男性化为15.43%,女性化为24.03%,未分化的为45.99%。其研究双性化比例远远低于贝姆和国内其他同类研究,进一步指出可能与师范院校的特点有很大的关联。“师范院校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可以解释双性化比例低的结果”[4]。   王红瑞对西北某学院随机抽样得出的结果显示双性化为双性化占4.82%,男性化占16.87%,女性化占15.66%,未分化的占62.65%。“我们所调查的人群大部分来自西北偏远地区,落后的教育文化和意识观念导致对男性与女性的培养带有传统的封建色彩。认为男性与女性应该多具有各自性别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这必然使双性化的比例大大降低”[5]。由此可见,地域、经济和观念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必然影响。   张赫随机抽取大连某大学220人的样本结果显示双性化占15.7%,男性化占14.1%,女性化占21.2%,未分化的占49%。“中国是一个受封建传统性别角色看法影响很大的国度,社会封建的道德伦理传统禁锢着性别角色的发展,因此双性化比例很低”[6]。该研究与王红瑞的研究相吻合即传统道德对性别角色的影响。   黄颀、刘电芝等采用自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