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doc

天人合一与中国艺术精神   【摘 要】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通过自然的美表现意蕴的美,随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论深入影响,其已成为中国艺术精神和一种民族文化。   【关键词】人 自然 艺术 文化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最早由庄子提出来。《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1】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有人之道,人之道的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   “天人合一”精神全面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从儒家文化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因此儒家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外观,立足天道来探讨为人之道,包括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比如,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要素和气质,也在相当长时期内左右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中国艺术领域时时闪耀“则天、希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使中国艺术作品中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和谐的关系。   “天人合一”思想较早地作用于传统医学领域。形成于先秦至汉初的医书《黄帝内经》【2】,时时处处把“天人相应”学说视为宗旨。比如,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再比如,要求“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以此奠定了中医的理论根基。在其后来流转中,又逐步吸收了阴阳五行的理论精髓,提倡标本兼治、内外协调、养气和中,在几千年实证中注重参照自然规律加以补充完善,至今仍然具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   “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历史纵深和生命张力。《论语?雍也》指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本身也非常提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展现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诗意追求。荀子在《宥坐》中所叙述的“孔子观于东流之水”,以“大水”、“似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加以赞叹,其立意行文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后代的诗歌里,或多或少体现着其推崇的元素,某些自然属性在表现人的情感时越来越呈现多义性,猿啼是写哀怨悲切,征雁飞呜是写伤离惜别的思念。同样的明月,在李白的诗中,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感情色彩,“举杯邀明月”是孤独,“我寄愁心与明月”是惆怅,“举头望明月”是思念,“明月出天山”是喜悦,“明月照我影”是企盼。而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一种与天地万物合为一体的哲学主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见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惊天动地的一问,是在静止的富春江畔轻轻发出的,却浸透了一千多年以来的大部分诗情。再后来,有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也有元曲的“雨乍晴、月笼明”等,虽然立意各有不同,但无一不是放眼自然、而妙抒胸意的作品,正如王国维概而论之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   中国山水画以“天人合一”的艺术思维方式,要求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将宇宙生命系统与自我生命系统合为一体。唐代张?b对自然客体存在与画家主观意识关系之间作出高度概括和准确阐释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审美活动经典理论。五代的山水画家董源、巨然运用长短披麻皴惟妙惟肖地表现南方的山水;范宽用雨点皴表现气势磅礴的中原山水;北宋画家郭熙推崇的是“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因之发明了画山石的“鬼脸皴”和画树枝的“鹿角枝”;以及南宋米家父子的米点皴,刘李马夏的大小斧劈皴等,都是画家通过对当地景物的深入观察、写生、体验,然后进行主观意念自我加工和总结:画竹,暗喻气节和虚心;画兰,表露高雅和圣洁;画梅,象征高傲和不屈;画松,意味着人格力量和青春不老。【3】寓于书画创作上的“比兴明志”、“缘物起情”、“拟容取心”等方法,都离不开自然的参与和介入,实现了主观意志与自然属性的融为一体。以元代黄公望的长卷《富春山居图》为例,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生动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天”与“人”的契合淋漓尽致,历来被后世推为精品典范之作。   戏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样式之一,是延续古代历史文化现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也充分继承发展了“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   从汉代的歌舞,到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从唐代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