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发冠演变过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勒发冠演变过程.doc

弥勒发冠演变过程   内容摘要:弥勒造像是弥勒信仰和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弥勒信仰的传播,弥勒菩萨发冠也随着时代、民族、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本文以弥勒菩萨发冠的演变为出起点,探讨印度佛教早期到我国北魏时期弥勒菩萨发冠的演变过程。找出印度佛教早期楗陀罗、马图拉和笈多王朝弥勒菩萨发冠与中亚、西域和我国内地弥勒菩萨发冠的渊源关系,并进行比较研究,归纳弥勒菩萨发冠的演变过程和独特的地区特征。   关键词:弥勒菩萨、宝冠、三瓣式冠、摩尼珠   弥勒,梵文名Maitreya,巴利文名Metteya,音译为梅咀利耶、梅怛俪药,意译为慈氏。季羡林先生认为,“弥勒”一词最早为西域吐火罗文(Metrak)的音译。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人”,印度佛教早期经典《阿含经》中就已经出现弥勒的记载,在公元2世纪前后印度犍陀罗和马图拉地区便出现了弥勒造像。弥勒菩萨在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众多菩萨中地位特殊,一生作为“补处菩萨”,一开始便具有双重身份。在印度佛教早期、中亚、西域等地多见菩萨装弥勒(也有佛装),我国北魏之前由于弥勒上生信仰的流行,造像多为表现兜率天说法的弥勒菩萨,北周,隋唐随着弥勒下生信仰的流行,弥勒造像多为善跏趺坐(两脚下垂依坐式)弥勒佛。五代以后随着“布袋和尚”的出现,弥勒多为和尚装。   本文主要探讨印度佛教初期到我国北魏时期弥勒发冠的演变。随着弥勒信仰的传播,弥勒发冠也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而发生变化。其中包括发式和头冠两部分。而头冠在佛经中被称为宝冠或天冠,象征菩萨的智慧,庄严其头。最初是按照释迦太子在出家前所戴冠饰制作的,用“七宝”装饰。   一、犍陀罗、马图拉和阿旃陀弥勒菩萨头饰   1.犍陀罗弥勒菩萨头饰   犍陀罗弥勒菩萨主要存在于三尊式佛像、七佛菩萨像中。三尊式佛像中主尊为释迦牟尼佛,二胁侍为弥勒、观音。弥勒菩萨的发式有两种,束发式:将头发梳起来扎住,上端分两股,一股作环状,一股垂下来,有的两股均做环状(图1)。此种束发式源于印度婆罗门行者发型。肉髻式:将头发梳起,在头顶绾成圆形发髻。肉髻式源于佛陀肉髻,因为弥勒菩萨必将成佛,将弥勒预想为未来的佛陀,所以采取佛陀肉髻的造型。   在犍陀罗三尊式佛像中,弥勒与观音为   组固定的形式,到大乘佛教兴起后,在阿弥陀佛信仰中,大势至菩萨取代弥勒,与观音成为组固定的组合。而弥勒菩萨则从三尊式佛像中分离出来。   2.马图拉弥勒菩萨头饰   贵霜王朝马图拉弥勒菩萨头饰分三个类型。①无肉髻螺发型,此种发式演变为未来世下生的弥勒佛头饰,由于弥勒菩萨还未成佛,所以按照佛陀形象制作,但又通过不表现肉髻区别于佛陀。②发髻型,将头发绾起成髻,髻通常散开成扇形,如同宝冠,又称“发髻冠”(图2)。如勒克缁博物馆藏马图拉《七佛菩萨坐像》。③宝冠型,如勒克缁博物馆藏马图拉《弥勒菩萨立像》(图3),为栏楣柱上的高浮雕,弥勒菩萨头戴宝冠,其上有七宝装饰。《法华经》称宝冠由金、银、珍珠、玛瑙、琉璃、砗磲,玫瑰等七宝制成。《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曰:“是诸宝冠化作五百万亿宝宫,――宝宫有七重垣,――垣七宝所成,――宝出五百亿光明,――光明中有五百亿莲花。”。   宝冠型冠饰的出现可谓是全新类型,在弥勒菩萨图像史上有重要意义。宝冠型冠饰源白佛经中兜率天弥勒菩萨形象,体现兜率天主的尊容,用宝冠来表现弥勒菩萨王权的特征。除此之外,在出土的迦腻色迦铜币上也发现刻有铭文的弥勒图像。。铜币背面铸有弥勒佛(Maitreya Buddha)铭文像(图4),其特征为结跏趺坐于台座上,头发为肉髻状。此铜币是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有弥勒佛称谓的图像。从此银币可以推断迦腻色迦时期已经出现弥勒下生信仰,与马图拉无肉髻螺发型弥勒图像相关联。   3,阿旃陀石窟中弥勒菩萨头饰   笈多王朝以后,盛行开窟造像,在阿旃陀石窟,根据七佛一菩萨像判断,弥勒菩萨戴豪华山形宝冠,冠下头发呈波浪状,搭在双肩。山形宝冠类型有一山冠、三山冠,一冠前有宝石状装饰物,即佛经中描述的“明珠” “髻中珠”或“摩尼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六《十回向品》曰:“愿切众生,以智慧冠,庄严其首,为切法自在之王。愿切众生,智慧明珠,系其顶上。”“为令众生,得第智,最清净处,智慧摩尼,妙宝冠故。”《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有“各各脱身旃檀摩尼宝冠,长跪合掌发是愿言”等句。   山型宝冠与贵霜朝犍陀罗,马图拉,笈多朝马图拉、萨尔拉特弥勒图像完全不同,说明弥勒图像的又次转折。   二、中亚、西域石窟中的弥勒菩萨头冠   中亚,西域等地石窟(如巴米扬,克孜尔,吐峪沟)壁画中,由于受地区、民族文化和西亚祆教的影响,弥勒菩萨出现了新的头冠形式――三瓣式冠(图5)。此冠是在束起来的发髻前、左右各饰圆轮(也有莲花瓣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