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锂离子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简介
王志杰 何钦业 吴佳静 丁辉 杨兵兵
报告人:王志杰
2015.4.22
1. 锂离子电池简介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简介
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简介
4. 总结与展望
目录
锂离子电池的构成:
正极材料: 主要是锂的化合物(比如
钴酸锂,磷酸铁锂等),图中的正极
(阴极)材料是锂锰氧化物。
负极材料:图中负极(阳极)材料是
是碳基材料。
电解液:一锂盐有机溶液等。
其他的部分还包括 电池盖,电池壳,
隔膜等。
1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锂离子电池性能评价指标:
工作电压高
比容量大
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
充放电速度快
自放电率小、环境友好
容量、能量密度
循环性能
快速充放电性能
成本、环保性
正极材料需要提供大量自由脱嵌的锂离子,对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比能量、
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
一维隧道结构
(如 L iFe PO4 )
二维层状结构
(如 LiCoO2、Li1 + x V3O8、L i2 FeSiO4 )
三维框架结构
(如 LiMn2O4、Li3V2 (PO4 ) 3 )
典型的正极材料结构: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简介
正极材料中的构效关系
结构
一维隧道 二维层状 三维
框架
过渡金属易发生价态变
化且晶体结构稳定
制备成纳米材料或多孔
材料 、包覆碳材料
元素掺杂取代结构中的
一些金属离子
功能
形成Li+快速有效的嵌入
和脱出的通道
利于Li+嵌入和脱出,且
保持电极结构稳定
提高 Li+和电子的传导性
扩展Li+脱嵌通道和稳定
骨架结构
一维隧道结构 橄榄石型
LiMPO4 (M = Fe, Co,
Ni, Mn 等 )
LiFe1/2Mn1/2PO4
一维结构正极材料
在 FeO6 层之间 ,相邻的 LiO6 八面体通过
b轴方向上的两个氧原子连接 ,形成与 c轴
平行的 Li+的连续直线链
在充放电过程中,该结构只是晶胞参数 a、
b减小了 , c略有增加 , 这种变化可以保障
Li+的可逆脱嵌 ,减小由于结构变化过大甚
至结构崩塌造成的容量损失
PO3
4- 的稳定作用 ,不仅能防止橄榄石结构
转化为尖晶石结构 ,还可以稳定八面体位置
的氧化还原电对
LiFePO4的导电性较差,可以通过
碳包覆得以改善,常见的有碳纳米
管(CNT)和石墨烯(Graphene)
包覆修饰
Wang et al 发现碳包覆过程会在碳和LiFePO4之
间形成一种导电性更差的Fe2P2O7新相,但是如
果将LiFePO4制成纳米尺寸,就不会出现这种导
电性更差的新相,这是由于碳更容易在纳米尺寸
的LiFePO4表面沉淀析出,迅速形成一层保护膜,
防止高温下Li的流失
Nat. Commun., 2014, 5, 3415
Energy Environ. Sci., 2013, 6, 1521–1528
J. Mater. Chem. A, 2013, 1, 7306–7311
二维结构正极材料
LiCoO2结构
单元过渡金
属层状材料
LiCoO2
Co略贵、充电过
度容量衰减严重
LiNiO2
稳定性更差、
结构更无序
LiMnO2 结构稳定性差
三元过渡金
属层状材料 LiCoxNiyMn1-x-yO2 比容量、稳定性提高
锂原子和金属原子交替占据立
方密堆积中的八面体位置,通
过它们的相互层叠堆积,就形成
了金属原子与氧以杂化轨道或
共价键结合成较密的层状结构
充放电过程示意图
层状结构的层与层之间
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Li+
可以在层间进行脱嵌
使用含有Li与Co乙酸盐的乙醇混合溶液处理LiNi0.6Co0.2Mn0.2O2电极材料的表面使得
材料在极端条件下(如截止电压 4.4 V,高温 50 °C)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Nano Lett. 2015, 15, 2111?21190
Li1.2Mn0.6Ni0.2O2纳米盘的侧面为
{101}面,通过使之定向排列成多
级的准球形结构便能够使此具有电
化学活性的面大面积暴露出来,从
而结合了多级结构以及电化学活性
平面两种特点,使得Li+电池中的离
子和电子传输更为快速
Adv. Mater. 2014, 26, 6756–6760
三维结构正极材料
尖晶石结构
三维结构
尖晶石结构 LiMn2O4
循环及存储后
电容量衰减严
重
N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