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利息、利率理论 利息和利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高利贷出现时人们就已开始对它们的思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信用关系的广泛发展,利息和利率问题成为经济金融理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货币化、金融化在世界各国的快速推进,对利息和利率的研究也逐步深人、完善。一方面,研究领域更为宽泛,从利息的本质到利率的决定,从利率的作用到利率政策的探索,可谓无所不包;另一方面,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更为丰富,从局部均衡分析到一般均衡分析,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可谓形式多样。其间涌现了多种学派和观点,形成了利息和利率理论相对成熟的框架和内涵。 回溯20世纪的利息和利率理论,源头仍然是对利息本质的探索,但此时已不再像20世纪之前或更早时期各种观点杂然纷陈,而是基本统一在古典利率理论的观点上,认为利息来源于借贷资本。尽管仍然存在争论,但从20世纪以来,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重点已不再是利息来源问题,而转向了对利率如何决定、利率对经济运行有何影响及利率政策等问题的探讨。利率理论成为诸多学派必须涉及的领域,由之产生了许多精辟的观点和精致的模型。 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经历经济大萧条后至六七十年代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这一时期,利率理论体系渐趋成熟。随着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创新的活跃和金融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利率理论研究视角进一步拓展。利率自由化理论的出现、利率风险管理理论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关系、利率作为经济调控杠杆的作用等方面的深人研究,更使利率理论形成多维度、广内涵的特点。 关于利息的性质 利息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学家探讨的重点。重商主义时期,经济学家配第、洛克、孟德斯鸠等从货币是财富的角度得出利息是由货币产生的。之后,巴本在1690年《贸易论》中首次提出实物资本论,认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与土地的租金相似。诺思、马西、休谟等经济学家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发展,他们认为人们借贷的不是货币而是资本,利息应是资本利润的一部分。斯密综合了巴本等人的见解,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出发,指出利息是产业利润的一部分。斯密对利息性质的分析,对利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对利息性质的理解承袭了古典经济学强调实物因素的观点,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息是资本利润的一部分,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所决定的观点为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可。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对利息性质的研究不再成为利率理论的重点,而作为分析利率问题的基础体现在利率理论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可以从非货币性因素和货币性因素两个角度来把握。 这—角度对利息本质的界定以古典利率理论为代表,他们以利息是由借贷资本产生的为基础,从影响储蓄和投资的不同的实际因素考察利息的来源。 一是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在《资本实证论》他指出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时间上的差别造成的。他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迂回生产,即资本化的生产,而资本生产的费时性决定了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利息即来源于这种差额。 二是马歇尔的等待论。等待论最早由西尼尔提出,他认为利息和利润都是”节欲”的报酬。马歇尔的等待论中认为利息是节欲或等待的报酬,利润不是。马歇尔第一次将古典经济学中的利润与利息两者相分,把利息定义为纯息,利润定义为毛利息。认为提到利息应指纯息,资本是一种生财之源,资本出借和形成资本的等待都是一种牺牲,因此利息即等待的报酬。需要说明的是卡塞尔也用“等待”说明利息的来源,但他的等待与西尼尔和马歇尔的等待有较大的区别,他认为利息不是提供等待的报酬,因为等待是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因素,所以利息是对”等待”这一劳务的支付。 利息理论研究从非货币性因素到货币性因素的转换,是与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密切相关的,这一时期货币对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使经济学家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关注货币性因素。凯恩斯的灵活偏好利息论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清晰阐述利息来源的代表。凯恩斯认为利息是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人们对货币收人的处理是由两组选择所决定:一是时间偏好的选择,指在既定收入下对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分配;二是灵活偏好的选择,指在既定收入下对持有货币与债券的选择。凯恩斯认为与债券相比,货币具有最小的风险和最大的流动性,因为货币为社会普遍接受,可随时转化为商品。 正因为货币的这一特点,人们选择持有财富的形式时,对货币的流动性有一种偏好。他还认为灵活偏好的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为了这三大动机而持有货币就必须放弃生息资产的收人,这种牺牲的收人就是利息,或可理解为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持有货币的一种补偿。凯恩斯认为传统利息理论对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