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性教学设计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数学研究性教学设计案例

中学数学研究性教学设计 案例 院、班级:_数信学院11级1、2、3班 专业:___ 数学与应用数学 _ 层次:______ 本 科________ 授课教师:__ _ 赵思林 _____ 职称:___ 教授_________ 课型:____ 新授课_ _______ 学时:___ 17 __ 授课时间:_ 2014.2~2014.7 第四章 中学数学研究性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 中学数学研究性教学设计的案例(5学时) 教学案例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活动的一个实际场景,它是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施教活动或具体的教学情境真实的描述.好的教学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可操作性、创造性等特点.高师初等代数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著名不等式“若,则”(以下记此不等式为(※))的证明、应用及其推广是这个阅读材料的核心内容.本文以这个阅读材料中的不等式(※)为案例,通过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应用、加强等方面的研究,谈谈怎样进行研究性教学. 一、证明方法的研究 众所周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一题多解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多种证明方法,(※)是一题多解的好素材,通过(※)的证明方法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开拓证明不等式的思路,下面给出几个不同于教材的证明,可供研究性学习参考.以下约定:,,,,,,全为正数. 证明1 (利用) . 证明2 (利用及) 令 ,,则 ,,. 3. 证明3 (利用) 因为0,所以. . 证明4 (利用) 先证:.事实上, . . 证明5 用配方法. 2, 当且仅当,,,即时取“=” . 所以. 学生在研究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涉及不等式(※)证明方法的参考文献,教师还应给出必要的提示,如能不能利用证明(※),能不能利用证明(※),能不能利用证明(※)等等,这样可降低研究性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二、(※)与其它不等式的关系 上面的证明1表明,应用两次(>(>. 因此,不等式(>,即(,,>(>的导函数是,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证明: (Ⅰ)当时,>时,> . 记,则由,得 >>> (B) (C) (D) 解 设圆柱底面半径为,高为,则,即. 所以 ,故选(A). 四、(※)的加强 不等式(※)的加强形式有很多,下面仅给出一个“加强链”: . 先证①:由柯西不等式,得 . 次证②:因为,所以 . 下面证③: ③ ⑤ ⑤之左边, 从而⑤成立,故③成立. 最后证④:因为 , 所以④成立. 上面介绍了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应用、加强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此外,还可从(※)的几何意义,(※)的推广的证明与应用,(※)的变形形式的证明与应用,(※)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文化背景等角度进行更广泛的研究性教学.在进行研究性教学时,教师首先应选好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包括研究的问题和学习的材料),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材料或例题、习题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教师应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的计划和方案,由于研究性教学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因此教师准备应非常充分,可多考虑几种教学预案,以增加研究性教学的实效.研究性学习应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1至3个研究方向,采用边学习边研究或边研究边学习的方式逐步开展工作,注意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生独立研究学习与小组集体研究学习相结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教师可以参加学生的小组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研究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的体会,汇报研究的成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要保护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效率. 案例2 一道解析几何试题的研究性学习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以类似于数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地分析与探索,通过主动学习的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对激活数学思维、生成问题意识、发展创新意识、训练探究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无疑是有益的.数学研究性教学一般可按照“课前准备——课堂探究——课后延伸”的步骤进行,其中课前准备包括布置任务、熟悉问题、阅读文献、初步思考,课堂探究包括探究思路、互动交流、生成问题、解决问题,课后延伸包括深化思维、拓展问题、优化方法、总结成果.下面对一个解析几何问题仅从“课堂探究”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