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学学习教师专业能力行动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数学学习教师专业能力行动研究.doc

兒童適性發展之本土專業經營學術研討會 幼兒數學學習教師專業能力行動研究  PAGE 88  PAGE 87 幼兒數學學習教師專業能力行動研究 陳 燦 豐 汐農幼稚園 壹、動機與目的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多年,對於課程的規劃與教學活動,總是懷着做中學的態度,一方面考慮幼兒的自動自發,一方面也考量學習的目標。在幼兒數學上,認為所見之處無不是學習的教材,從不覺得這樣的隨機教學設計有什麼問題。 改革的動機往往發自於新的震撼及體會。民國九十一年十月初,參加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中心舉辦的『兒童生活數學基本學習能力之課程模式研討會』,一連八場的課程,自第一場邱守榕教授主持的「設身處地體驗兒童數學」活動,接下來的每一堂課程,都是一個驚悸。原以為只要在課程中融入與數學相關的活動,就能教好幼兒的數學,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時,總是依據???有的數學教材、教具,隨機的帶入活動中。參加生活數學研討會之後,了解到數學是有其邏輯與系統的,隨機或放任的教學是無法讓兒童學習到系統的數學概念。 為改變隨機的數學教學到數學邏輯系統的適性學習,於九十二年教育部鼓勵及補助幼稚園行動研究的專案中,提出幼兒生活數學行動研究〈九十三年一月至八月〉,期望澄清幼兒在數學教育中,到底要學些什麼?如何將數學教學融入課程活動?來提升幼兒數學學習成效。 課程是教學的指引,教學是達成課程目標的過程,理想的課程需要效能的教學配合,才能實現課程目標。數學本身的系統性,如何融入活潑開放的幼稚園課程中?除了不失其系統性,也能依照幼兒的適性發展來教導,這是一個難題。 汐農的整體課程安排,由教師依單元活動引導幼兒學習,進而設計角落讓幼兒自主學習,最後由全班共識中產生主題建構的能力運用,如何在這課程系統中帶出數學學習,這是本研究的動機。 教學是促進幼兒的學習,要有好的數學教學效果,必須了解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與數學系統的關係,然而教師很難具有此能力。教師在教學上往往會以自己的數學經驗,與個人的期望來引導孩子,雖然大人也經歷數學的學習,但是經過長期累積的數學邏輯與幼兒的思考是不相同的,如果以大人的數學邏輯強灌輸給幼兒,是很難讓幼兒接受與理解的,甚至造成日後恐懼,害怕數學的心理,因此增進教師瞭解幼兒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動機。 由於一般教師並不了解大人數學邏輯不同於幼兒的數學思考(馬麗亞?蒙特梭利原著,1992),所以常常是以自己的數學思考來教導幼兒,因而看不到幼兒的數學思考的發展,當然也提不出適合幼兒數學學習的課程,形成隨機的數學教學,影響幼兒數學學習的邏輯性,造成未來數學學習的困擾。針對以上的幼兒數學學習問題,期望本研究能達成以下目的: 一、提升教師數學教學的專業能力。 二、實施符合兒童適性發展的數學教學系統。 三、將數學教學系統融入學校課程。 貳、文獻探討 一、數學是什麼? 數學是解釋現象的道理,它可以是一種語言,一種符號、一種計算、或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考。自然界現象與生活中的食、衣、住、行都可以用數來解釋及說明。雖然處處都有數,然而如果人們心中沒有數學概念,就不會以數學來賦以這些現象意義,例如單位、十進位、偶數、奇數、加、減、比例、幾倍等等。(黃意舒,民91;邱守榕,民91) 數學是不存在於現象原貌上,而是經由個人與物體的互動下,自內心產生的理解及解釋,而且這種理解必須是個人的,在與環境交互運作過程中的省思或發現。(簡淑真,民87) 二、幼兒數學學習 學習是人的天生本能,而且是主動的。我們可從嬰兒的吸吮、抓取、看、聽所作的行為調整過程,發現孩子主動的探索環境中,發展出正確的行為。對於數學的學習,也有其主動探索學習的特質,而且這些探索從週遭的環境開始,透過觸模、抓取、觀察、聽覺與其發現物交互動作,產生大小、輕重、顏色等數學的邏輯思考,依序進入抽象符號的算數學習。(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編譯,民80) 數學是解釋現象的道理,是個人與物體互動下產生的理解,然而要個人在複雜的環境下,將相關的數學概念抽離出來,形成概念或思考方式,這是很難讓完全沒有基礎的幼兒在其自我探索的嘗試錯誤中頓悟或領悟,因此環境的設計、活動的安排與大人的引導是非常需要的,才能獲得數學學習的成效。 〈一〉學習的過程:由具體操作→半具體操作→符號應用的流程,以引導幼兒建構數學概念的符號系統。 〈二〉學習的方法:以幼兒的發展需求配合數學的邏輯,來規劃學習,其方法應依據皮亞傑認知發展的四階段:感覺運思期→運思前期→具體運思期→形式運思期的順序。幼兒尚在感覺運思與運思前期,因此實物的操作非常重要,由實物操作中發現道理,再帶入其所理解的概念,才不致太容易沒挑戰、太抽象造成學習挫折。(張春興,民86;新民幼教圖書公司編譯,民80) 〈三〉學習的目標:操作→理解→應用;在操作中將促使幼兒與教具產生互動,產生內心的理解〈邏輯思考〉,從反覆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