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末测试试卷.doc

冷水江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末测试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冷水江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末测试试卷.doc

中国好课堂 HYPERLINK / / 中国好课堂数字题库  HYPERLINK /sztk /sztk 冷水江一中2015年上学期高二地理期末测试试卷 出卷人:钟青春 审题人:谢葵如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 2、请考生将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交回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2011年11月29日,杭州某地理考察团去山西进行实地考察,因太原降雪、机场封闭,飞机改飞呼和浩特机场降落。再结合下图完成以下1—3题。 1.考察团走出呼和浩特机场时,最有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漫天大雪、能见度仅为5米 B.晴空万里、地上有积雪 C.道路两侧绿化林霜叶正红 D.绿草漫漫、牛羊遍地 2.17时15分,该团离开机场去住宿地,太阳还在西边;而此时的杭州夜幕开始降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有①经度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拔高度④雪地反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3.当考察团来到山西平遥古城时,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刺鼻味(有团员说比夏季严重)。产生这一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燃煤取暖,SO2排放增加??????????? B.冷锋过境,产生沙尘暴 C.降水过程,酸雨频率增大?????????? D.旅游人口多,污水废气排放量大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第4~5题。 4.对该区域1月份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 A.地形 B.纬度 C.海陆 D.洋流 5.A地7月气温可能是( ) A.29℃ B.27℃ C.25℃ D.23℃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6—7题。6、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A、沼泽大面积萎缩 B、土地荒漠化 C、森林面积锐减 D、生态用水紧张7、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从O点移到P1点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重心从O点移到P2点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8~9题。 8.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B.岩石颗粒均匀 C.有充足的水分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9.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B.巴西高原 C.南极洲 D.亚马孙平原 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 A. a延长,b增大 B.a缩短,b增大 C.a缩短,b减小 D.a延长,b减小 11.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 A. 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 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 C. 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 入海水量总量大幅减少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 ,44°50′N? )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完成12-1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