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5.pptVIP

2015-2016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2.7《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整体感知;思考一: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那么,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不是。“‘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等于“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在孟子看来,我们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思考二: 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一、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 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思考三: 第1段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极富理性,辩证有力,但是,运用层进式也好,运用正反对比也好,而从逻辑上来说,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方式,而唯独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一观点不惜调动了“例证法”和“正反对比法”展开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证,这是为什么?你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能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观点是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十分重要的理论基础,它就像为了求证一个几何命题而精心设定的一个坐标点,这个坐标点如果不存在,那么有待求证的命题就不存在,同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个直接推理出论说中心的重要理论基础如果站不住脚,本文的论说中心也就站不住脚。 ——从孟子所运用的“例证法”的论证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运用“例证法”论证观点时,举例要全面,绝不能使用“孤证”。而“孤证”现象在我们同学的作文中却是屡见不鲜的。;仁义礼智与《走西口》; 《走西口》里面除了故事曲折离奇、令人惊叹外,几代晋商在与命运抗争中的表现出的坚忍、奋斗精神更是深深地感染着我,而剧中“仁义礼智信”对几代人的教育更让我深有感触。看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深思,“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应该怎么理解呢? ???? “仁义礼智”最初由孟子提出,并以仁义礼智为四端:后汉代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提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是一种信念,这种信念也成为许多成功人士一生为之奋斗的行为准则。 ; 对“五常”的解释因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变迁,也因一代代人追求的不同而改变。我们仅从山西祁县田家代代相传的祖训的变更中,即可感受到国家通过这一理念对国民的期待。最初田家对“仁义礼智信”解释为:大忠大爱为“仁” ,大孝大勇为“义”,修齐治平为“礼”,大恩大恕为“智”,公平合理为“信”,这是一个弘扬忠孝、修身治国平天下时期的要求;而到了民国,革命党人将田家祖训“仁义礼智信”理解为: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盈为“智”,以义取利为“信”。解放战争爆发、时局动荡不安的中国,共产党在号召志士参加革命时,田家人士对于祖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为: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当以诺颜王子、田家子孙为首的革命志士齐声立下上述誓言的时候,我感动了!“祖国山河、家国天下”,当以此承载终身的追求时,生命显得是那么有力量,这种力量足以令人震撼。 ; 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促进经济发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的时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遵循“仁义礼智信”的五常要求,对自己和社会共同有益的“五常”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当今社会,对个人、企业而言,“仁义礼智信”可以解释为“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 “仁爱”是儒学伦理哲学的中心范畴与最高道德准则,其本义是友爱、互助、同情。对个人而言,仁是仁爱、宽容之心。热爱工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