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救治河盲症,确立了默克公司的公益形象.doc

救治河盲症,确立了默克公司的公益形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救治河盲症,确立了默克公司的公益形象.doc

PAGE  PAGE 8 救治河盲症,确立了默克公司的公益形象   河盲症是一种恐怖的病症,由于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的偶然发现,默克公司研发生产了兽用伊维菌素,并进而研发出人用伊维菌素,对于减少河盲症的出现,消灭其背后的盘尾丝虫病,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默克公司长期捐赠免费药物的公益壮举,在拯救数千万生命的同时,也为企业本身赢得了积极正面的公众形象   盲人遍地的惨象背后,是黑蝇及恐怖的盘尾丝虫病   1893年前后,有欧美人士经过非洲与南美洲赤道附近的河流两岸村庄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村庄里的很多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成为了盲人;其他成年男女的视力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在他们本该比较清澈的眼睛中泛起白色,有的还有丝状外凸的样子。很多成年人的皮肤也有不少问题,甚至青少年也深受皮肤病的困扰,皮肤瘙痒、白色斑秃、结节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流水潺潺、绿荫如盖的村子里,一个小孩用一根树枝牵着一个盲人走路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小孩牵着一串盲人。   这种病多发生在河流边,因此被命名为河盲症。河盲症是当地人的噩梦,最早发生的时期难以确定,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人员在西非赤道地带的一些河流两侧村子中,发现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以及约一半的40岁以上男子都是盲人。   可悲的是,村子里的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灾难发生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自己患上了疟疾、被蛇咬过,或者认为自己得了家庭遗传病、受到了巫术的蛊毒或命运的诅咒。得了疾病的村民生活非常艰难,被病痛折磨得痛不欲生,不少人选择了自杀。也有村民感到了所处地点的危险,整村人舍弃了土地肥沃的沿河地带,逃往了内陆地区。但是,在内陆贫瘠干旱的土地上,食物短缺的问题接踵而至,生活中的新灾难再次开始。   长期以来,人们想了解这个病发生的原因,直到1926年前后,才揭开了它神秘恐怖的面纱,幕后凶手是河里生长的黑蝇及其传播的盘尾丝虫。黑蝇也称蚋,大批生长在这些村子旁的河流中,个体很小,但是数量惊人的它们在繁殖时期就成了吸血的杀手,成团寻找人、牲畜、野兽来吸血,以满足自己繁殖所需的营养。可恶的是,黑蝇吸血的同时,把自身携带极为微小的盘尾丝虫注射到了人体之中。   进入人体的幼虫在淋巴系统等处游走,最大的甚至能够长成约一英尺长的细长白虫。这些成虫在皮肤里就形成了一些结节,有的在体外也可以清晰看到,到眼睛里就逐渐毁坏眼球。这些成虫还在不停地生产极为微小的幼虫,整个人体成为了成虫和幼虫的乐园,幼虫使人瘙痒和病痛,在黑蝇再一次叮咬人体并吸走血液的时候,幼虫就进入了黑蝇体内,进入了黑蝇叮咬下一个人的轮回。可怕的是,相对于人的生命来说,盘尾丝虫的生命也很长,成虫一般能够生存8-10年,最高竟达18年。   黑蝇和盘尾丝虫病彻底毁了这些村民的生活,有统计表明,从赤道非洲、部分中南美地区、中东国家也门等地区的1800万人饱受这个疾病的折磨,其中约100万人的视力受到了损伤,几十万人失明。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统计显示,全球仍约有2700万人感染了盘尾丝虫,其中有近30万人因此失明,80万人患视觉障碍。尼日利亚代表了众多国家中的典型情况,通过1988至1989年的患病率抽样调查所做的估测显示,在全国的8800万人口中,感染此病的人约有330万。   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发现了神奇的伊维菌素   为了治疗盘尾丝虫病,人们想了很多种方法。国际卫生组织以及当地政府和村民,组织过毒杀黑蝇的行动,剧毒的杀虫剂被大批量地投入河水中,黑蝇一度在这些地区减少,但是一直没有灭绝。而且,由于对杀虫剂抗药性的适应,黑蝇的数量并没有得到长期遏制。也有人发明了药物舒拉明来杀死成虫,但是,药物有令人难以忍受的毒副作用,且住院治疗费用昂贵,多数贫穷的村民无法承担。   大村智在日本的一块土壤中发现了希望,大村智是2015年与美国的威廉?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1975年,大村智从静冈县伊东市川奈的一个高尔夫球场收集了一袋土壤,拿回实验室进行微生物培育,成功培养出了新型的放线菌,并从这些放线菌中培育出几百种新的菌株。因为与默克公司的默克研究所的威廉?坎贝尔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大村智将其中约50种最有可能有药效的菌株,寄送给了他。幸运的是,威廉?坎贝尔从中发现了对多种寄生虫具有强烈杀伤力的药物,并命名为阿维菌素,在此基础上,默克研究所又生产出了毒副作用更低、药效更好的半合成抗生素伊维菌素。   对于制药的默克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开始。1981年,伊维菌素作为兽用杀虫药被投入市场,从1983年开始,成为世界动物用药冠军长达二十多年,给默克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人们还发现,伊维菌素治疗马的盘尾丝虫病效果很好,由于马的盘尾丝虫与引起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